4月27日,某数码博主放出一张工厂内部照片,配文“新面孔现身产线”——画面中隐约可见一辆包裹防尘膜的SUV轮廓,网友立刻炸锅:小米YU7真来了?
知情人士透露,这台神秘车型正在北京某厂区进行试产流程,首批下线车辆将用于门店展示及性能测试。
更关键的是,不同于首款车型SU7的生产布局,YU7被划归至第二工厂专属产线。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首次实现双线作战能力,既能为爆款SU7保交付,又能腾出手开辟新战场。
关于YU7的上市时间,舆论场一度传出“延期”风声。 但4月23日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在社交平台晒出项目进度表,红色标注的“Q2-Q3节点”清晰可见。
结合供应链信息,这款中大型SUV的零部件备货周期已进入倒计时,核心供应商的物流记录显示,6月初将迎来首批量产件交付。
参数层面,YU7的配置单引发热议。 双电机四驱版输出功率突破500千瓦大关,零百加速成绩虽未官宣,但对比同功率级别的Model X Plaid版(2.6秒),性能表现值得期待。
更有意思的是电池策略:四驱车型选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后驱版本则配备成本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这种差异化打法在业内尚属少见。
车身尺寸数据暴露了产品定位野心。 近5米车长与3米轴距,直接瞄准理想L9、问界M9所在的高端家用市场。
而1996mm的车宽数据引发争议——部分车主担忧标准车位停泊难度,但也有观点认为宽体设计能提升高速稳定性,这个取舍是否明智,恐怕要等实车体验才有答案。
续航版本的选择空间暗藏玄机。 顶配770km CLTC续航看似亮眼,但同平台675km版本或许才是走量主力。
有分析师指出,不同续航对应的电池容量差异,可能反映着小米对用户使用场景的精准测算:城市通勤用户是否愿意为额外100km理论续航承担数万元差价?
试驾过工程车的业内人士透露,YU7的HUD投影面积比SU7扩大40%,配合可旋转中控屏,交互逻辑更侧重家庭用户。
车内出现多个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结合小米近期公布的智驾专利,不排除高配车型搭载城市NOA功能。 但关于激光雷达的配置,目前尚未有确切消息流出。
供应链端传出新动向,YU7的座椅供应商与某新势力品牌出现高度重合,二排独立座椅带腿托的设计方案被多次提及。
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小米汽车首次尝试MPV式座舱布局,与其宣称的“全家出行神器”定位形成呼应。
价格猜想成为各大论坛的流量密码。 参考SU7的定价策略,YU7起售价大概率落在30-35万区间,直接与蔚来ES6、小鹏G9形成竞争。
但要注意的是,小米汽车App内新增的“家庭账号”功能入口,暗示着YU7可能捆绑更多生态权益,这或许会成为其突围的关键筹码。
充电网络布局方面,小米超级充电站的建设速度正在加快。 根据导航软件标记信息,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已有12座在建站点,其800V高压架构与YU7的快充能力高度匹配。 不过关于“换电模式”的传闻,小米汽车官方始终保持沉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