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有车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夏天,当我们的爱车在烈日下停放了几个小时后,拉开车门那一瞬间,一股灼人的热浪迎面扑来,车内的温度计指针可能已经指向了让人望而生畏的五六十摄氏度。
坐进车里,方向盘烫手,座椅烫屁股,感觉自己就像是进了烤箱。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关上车门车窗,启动车辆,然后把空调的制冷也就是A/C开关打开,风量调到最大,再顺手按下那个画着小汽车和循环箭头的内循环按键。
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把车内外的热空气隔绝开,让空调专心致志地给车里降温,这样应该最快。
但实际上,这么做效果往往不理想,你会发现空调吹了好几分钟还是热风,整个降温过程显得特别漫长,而且还白白浪费了不少燃油。
其实,这里面有个小窍门,或者说是一个更科学的使用方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分几步走。
当我们准备进入暴晒后的车内时,第一步不是急着坐进去,而是先把四个车门都打开,或者至少把主副驾驶位的车窗完全降下来,有天窗的也一并打开。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最简单的空气对流原理,让车内积聚的高温污浊空气和车外相对凉爽的空气进行一次快速交换。
这个过程不需要太久,一两分钟就足够了。
你会直观地感觉到,车里那股最难忍的闷热感已经消散了大半。
这一步看似简单,却为后续的快速降温打下了最好的基础,它等于先把最难啃的“硬骨头”给解决了。
做完第一步,我们就可以上车启动车辆了。
这时是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先不要着急打开A/C制冷开关,而是先把空调的风量开到最大,然后,把循环模式设置在“外循环”状态。
对,是外循环。
这时候,空调鼓风机就像一个强力的抽风机,它会把车厢里残余的热气,特别是那些躲在角落和缝隙里的热空气,通过风道强制性地排出去,同时不断吸入车外温度相对较低的新鲜空气。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半分钟到一分钟,目的就是彻底地给车厢“换血”,把里面的热空气基本清除干净。
当车内的温度已经和车外差不多,不再有那种烘烤的感觉时,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这时,我们升起所有的车窗,关闭天窗,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然后,正式按下A/C开关,启动空调压缩机制冷,并且,立刻将循环模式从外循环切换到“内循环”。
现在,空调系统的工作环境就变得非常理想了。
它不再需要跟外界不断涌入的热空气作斗争,而是在一个封闭的、温度已经被初步降低的空间里,对有限的空气进行高效的冷却循环。
你会发现,冷气很快就变得冰凉刺骨,车内温度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下降。
有测试数据表明,采用这种先通风换气、再开启内循环制冷的方法,将车内温度从60摄氏度降到人体感觉舒适的25摄氏度左右,通常只需要5分钟时间,而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内循环,则可能需要10到15分钟,效率相差了一倍以上。
说完了夏天,我们再聊聊同样让人头疼的雨天。
雨天开车,最影响安全的就是车窗玻璃起雾。
雾气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是车内外存在温差,加上车内湿度大。
我们乘车人的呼吸、身上带进来的雨水湿气,都会增加车内的空气湿度。
这些湿热的空气一接触到被雨水打湿、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就会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形成一层白茫茫的雾气,严重影响驾驶视线。
很多人习惯用毛巾去擦,但往往擦得一道一道的,很快又会起雾。
要解决这个问题,A/C键和外循环的组合就派上了大用场。
当发现前挡风玻璃开始起雾时,我们应该立即按下A/C开关。
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A/C键不仅仅是制冷的开关,它启动空调压缩机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除湿”。
空气流经空调系统内部冰冷的蒸发器时,其中的水蒸气会遇冷凝结成水,然后通过管道排出车外,所以空调吹出来的风是非常干燥的。
这种干燥的空气,正是雾气的克星。
同时,我们必须把循环模式调到“外循环”,并且将出风口模式选择为吹向前挡风玻璃的那个专用档位。
开启外循环的目的是,不断引入车外相对干燥的新鲜空气,来稀释和替换掉车内充满湿气的空气,从源头上降低车内的湿度。
如果使用内循环,就等于是把湿气关在车里反复循环,雾气很难彻底消除。
所以,“A/C开启 + 外循环 + 吹窗模式”是雨天除雾最快速有效的黄金组合。
最后,我们来谈谈在城市里开车经常遇到的堵车和空气质量不佳的情况。
当车辆陷入拥堵的车流中,或者行驶在雾霾天气、隧道里时,周围车辆排放的大量尾气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会让人非常不舒服。
这时候,内外循环键就成了我们健康的保护伞。
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按下“内循环”键。
这个操作会关闭车辆通风系统与外界相连的通道,使车内空气实现“自给自足”,从而能有效地阻挡住车外绝大部分的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进入车厢。
但是,内循环模式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
因为在密闭的车厢内,随着乘员的呼吸,氧气会被消耗,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不断升高。
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人就会感到头晕、胸闷,甚至昏昏欲睡,这对于需要集中精神的驾驶员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因此,一个安全的做法是,在开启内循环大约15到20分钟后,当行驶到相对开阔、空气较好的路段时,短暂地切换到外循环模式,让新鲜空气流入车内一两分钟,完成一次换气,然后再切换回内循环。
这样既能保证大部分时间免受外界污染空气的侵扰,又能避免车内缺氧带来的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理解了A/C键负责制冷与除湿、内循环负责隔绝、外循环负责换气这三个核心逻辑,我们就能在各种复杂的驾驶场景中,灵活运用好这两个小小的按钮,让自己的驾车体验变得更加舒适、安全和健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