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代最炙手可热的超级赛道,那非新能源汽车莫属了,而在这一领域里,身为“热管理隐形龙头”的三花智控,就是大家最近争论的焦点。股民们各有各的看法有人高呼还能做多,目标价估到“天上”;有人则忧心忡忡,怕跌怕套牢。股票这东西可从来不是靠嘴吹出来的,归根到底,股价是公司未来赚钱能力的一面镜子。与其听大V的飘忽说辞,不如静下来,搞明白三花智控的三大关键变量,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说到三花智控,不少人脑中的画面可能还是一个“汽配店”或者“空调配件供货商”。这个可真是误会大了,它实际上担负着“万事万物温度控制器”的角色,绝不是小打小闹。说白了,它的两大业务也挺简单一个是依托新能源汽车,另一个是家电领域的基本盘。
先来看它的王牌赛道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这业务简直是“三花的亲儿子”,占了营收的一半以上,还是公司的主要增长来源。别看热管理名字不起眼,但真正懂车的人都知道它有多重要——电池怕热怕冷,电机工作能发热,哪样不做好都分分钟让车“翻车”。三花智控的电子膨胀阀和热泵就是“抗热抗冷守护者”,堪称行业标配,而且还是特斯拉、比亚迪这些龙头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得很。
再看家电业务,这块业务占公司收入的差不多四成。虽说家电行业整体增长潜力有限,但这部分赚钱稳定、长久,属于三花的“压舱石”。要知道,热管理设备的事不仅是车里重要,空调、冰箱这些家电也少不了它。你家里的空调能吹冷风、冰箱冷得住啤酒背后,可能就离不开三花的身影了。
三花智控的上涨空间看似就在这两块业务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看“赚不赚钱”,而能赚钱的最大关键是三个变量单车配套价值、海外市场订单渗透率,以及成本控制。
先看最重要的单车配套价值,这可堪称三花的“主心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需求是燃油车的好几倍,高端新能源车更是把“三花做的活”抬到了几千块一单。只要高端电动车卖得俏,三花就跟着喝汤。比如特斯拉、蔚来这些品牌,个个都是三花的宝贝客户。单车价值才是看股价增长的重头戏——车企卖得多,销量涨个百分之几十,三花营收直接跟着出成绩。
再来看看海外市场订单渗透率,这块蛋糕比你想象的还要大。目前三花已经在全球供应链站稳脚后跟,但凡渗透率再涨个几档,比如从百分之三十飙到百分之五十,光一个大众订单就能让营收大爆。高毛利、订单稳定的海外市场才是它能长久拿捏的核心,而且全球车企对品质要求高,三花的技术实力比起那些低价竞争选手甩出了好几个身位。只要它守住质量口碑,抢订单不是梦。
但说到核心变量,就不得不提成本控制了。铜、铝、塑料这些原材料,价格一蹦跶,利润就遭殃。不过三花也不是傻子,早就安排好“补救措施”。涨价风险拆分到产品定价和规模效应上,就能尽可能把毛利率稳住。最近,铜铝价格似乎还算老实,没啥暴涨势头,这给三花增长留出了一定空间。
当然,有增长就可能有隐忧。三花现在乍一看风头正盛,实则隐患也在“潜伏”。首先,它的客户集中度太高,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大客户占了营收的三分之一。如果哪天特斯拉说不和你玩了,三花的日子就可能不太好过。其次,如果来一场价格战,那些低价竞争者可能撬走部分订单,这对三花长期稳定的毛利率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三花智控后续增量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目标能否兑现。如果你是个细心的股民,别再盲目跟风,而是静静观察几个数据变化比如高端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能不能涨、三花的海外订单有没有新客户加入、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这才是炒股的正确打开方式,用数据说话,而不是追着风跑。
一个问题丢给大家对于像三花智控这种隐形龙头,你会更看重规模增长还是盈利变现?是订单的重要性让你更安心,还是毛利率的稳定让你更放心?欢迎评论区说说看法,毕竟炒股就得百家争鸣,才能取真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