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

上个月在服务区碰到个开货拉拉的师傅,蹲在车旁边抽烟,一脸愁容。聊起来才知道,现在跑运输最怕的不是活少,是油价。“一箱油四百多,拉一趟货利润一半让加油站赚走了。”他掐灭烟头,叹了口气。这话让我想起最近听说的一台车——锐胜M8,烧天然气的版本据说能把成本砍掉六成。当时我还纳闷,现在还有厂家认真做天然气车?

这年头MPV市场,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一直存在。GL8那帮车三十多万起步,个体户、小老板看着心动,掏钱的时候手抖。五菱、风行这些,价格倒是实惠,可真要拿去接个客户谈生意,总觉得少点气势。中间这块十几二十万的地段,空了挺久。

锐胜M8就是冲着这块空白去的。车身超过5米3,轴距3米2,妥妥大块头。价格可能就在12到25万之间,这个数字听着有点意思——够买台像样的MPV,又不至于肉疼。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动力配置。一台车给你准备三套方案:增程、纯电、天然气。听起来像是啥都想沾,但细想想,好像又不是瞎搞。

增程版装了46度电池,纯电能跑230多公里,市区通勤基本够用。加上65升油箱,总续航1420公里,这个数字基本能覆盖绝大多数出行场景。发电机用的1.5T,热效率能到41%,亏电状态百公里油耗6.2升,对这么大台车来说不算高。

纯电版准备了两种电池,81度和92度。续航分别是505公里和560公里。92度那版支持快充,20分钟能补320公里电量。对那些有固定充电条件、主要在城里跑的用户,这个配置够实在。

天然气版就更直接了。180升大气罐挂底盘上,不占车内空间。相比烧油的车,成本能降六成左右。做网约车、企业通勤、货运的,这账算起来就很明白了——一年跑个三四万公里,省下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有驾

空间方面,5米多的车长没白给。第三排不是那种应付差事的板凳,成年人坐进去腿能舒展开。二排座椅可以左右滑动,中间通道最宽能拉到185毫米。接待客户的时候,这点儿设计就显出作用了——上下车更从容,也更体面。

周末带家人出门,七座版本正好够用。老人孩子坐得舒服,后备厢还能装不少东西。想拉货的时候,第三排座椅能按4:6比例放倒,空间一下就扩出来了。

内饰走简约路线,双色拼接看着比单一深色舒服。中控14.6寸屏幕用的8155芯片,反应还算利索。前排50瓦无线快充,后排座椅带通风加热按摩,在这个价位段确实不太常见。

开起来偏舒适取向。起步轻快,动力输出平顺。深踩油门推背感温和,不会让后排乘客晃来晃去。悬挂调得偏软,过减速带的时候后排基本感觉不到颠簸。快速过弯有点侧倾,不过开MPV本来也不是为了劈弯。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有驾

隔音下了功夫,前排用双层夹胶玻璃。高速上车里说话不用扯嗓子。对商务接待这点挺重要——客户在后排休息或打电话,安静环境总比轰隆隆的噪音强。

这台车的定位其实挺明确:瞄准那些“够用就好”的务实派。空间要大,配置要实用,价格别太离谱。至于冰箱彩电大天幕,有更好,没有也不影响。这类需求市面上能完全对得上号的车,其实不太多。

锐胜这个品牌策略也挺特别——只做MPV,不碰SUV和轿车。在现在这个车市环境下,算是剑走偏锋。成不成得看市场反应,但至少方向好像找对了——回归MPV作为“民生车”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往豪华商务那条路上卷。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那边负责营销的顾志宏说过一句话:“不是市场没机会,是没找对用户真需求。”这话倒是实在。现在买MPV的人,需求早就分化了。有人要面子,有人要实惠,有人要省心,有人要省钱。一刀切的产品很难讨好所有人。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有驾

锐胜M8给出的答案是:用三种动力覆盖不同场景。长途跑得多选增程,城里通勤为主选纯电,运营成本敏感就选天然气。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他们根据自己情况去匹配。

这种思路在传统车企里不太常见。大部分厂家更愿意推一个“全能”版本,然后告诉你这个能满足所有需求。但实际用起来,或许每个人真正用到的功能只有一部分,为不需要的东西买单总归有点冤枉。

当然,新品牌最大的问题还是认知度。锐胜这个名字,多数人可能还挺陌生。光有好产品不够,怎么让人知道、让人信任,这是另一个难题。

他们给自己定了个目标:2025到2027抢市场,2027到2030进主流,2030年做到行业前列。这个规划看着挺激进,但汽车行业从来不缺有野心的新选手,关键还得看执行。

北京车厂青岛基地押注1420公里续航MPV,12万起售敢挑战GL8:三种动力系统降本60%的算盘能打响吗-有驾

渠道方面倒是想得挺清楚——一省一个代理,避免内部竞争。这种模式能保证经销商利润,让他们安心做服务,而不是天天打价格战。长期来看或许更健康,短期内能不能快速铺开渠道,就得走着看了。

十几万买台够大、能用、还有多种动力选择的MPV,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是个实在的选项。至于值不值,还得看你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车这东西,合适的才是对的。

那位货拉拉师傅要是知道有这么台天然气版的大MPV,或许会感兴趣。毕竟对跑运输的人来说,每公里省下的几毛钱,一年累积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这账,算得过来的人自然心里有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