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亚洲龙降到13.58万这种劲爆信息,话说,谁能想到,一辆快五米长的合资中级车,居然把价格卷到这么低,跟前些年动辄十八九万的老气横秋,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仔细掂量掂量,这新闻里头有点意思,大伙儿争论不停,我看的时候也是一边乐,一边嘀咕:这到底是市场的进步,还是另一种“贱卖求生”呢。
咱们先把问题抛出来,大家都在喊降价,“丰田亚洲龙,落地不到十一万那才正常价”,这种狠话在相关论坛底下刷屏似的。
降价跌得这么狠,是不是有猫腻?会不会是厂家憋着大招,想借着价格割一波韭菜?又或者确实车卖不动,营销策略被迫转弯?
看着那些“13.58万近5米车”的宣传海报,心里就忍不住咕哝:真就低于雷凌高配一截儿了,怎么看都是肥肉,有点不渴望都说不过去。
但是啊,这种大幅降价背后,难免让人瞎琢磨,难道丰田也顶不住国内这波卷死人的价格战了?
不得不问一句,现在亚洲龙这价格,到底值不值,能不能真香?还是说花了钱买个心理安慰,回头车子保值率一泻千里,自己吃亏还没地儿喊冤?
反正亚洲龙这个降价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去年声势就已经出来。
起初上市那阵子,丰田对亚洲龙那可是吹爆了。
官网宣传,广告满天飞,三大卖点:“大车身”,“多层隔音”,还有什么“油耗低”。
将近5米长的大块头,轴距2870mm,这数据亮出来,至少在同级里显得气势不凡。
幻觉一下,停车场一排车里,一辆亚洲龙杵在那,气场确实能压住不少小兄弟。
可现实却是,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刚上市那会儿月销没见过五位数,市场反馈挺沉闷的。
为啥不火?评论区里车友说得明白:定价太高,刚上市时候17.88万那个指导价,听起来像是“为雷克萨斯ES打掩护”。
同等价位,大家更愿意看看凯美瑞,甚至迈腾、雅阁那些经典老将,至少口碑和保值率更稳妥。
毕竟在中国,大部分人买合资中级车,都有点老本儿积习,啥都得奔着“省心保值”,丰田这波野心过大,结果就是市场教它做人。
等到今年头两个月,亚洲龙好像突然开挂了。
9月份据说卖了11729台,10月份又是一万多,销量终于鸣锣开路,可代价也是肉眼可见:指导价狂砍几万元,优惠一层层加码,最后落地不到十三四万,你以为自己在买轩逸还是朗逸?
好多人留言:“不降价,这价位谁买它?凯美瑞不香吗?”
丰田自己都明白,卷价格是抢市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就这种一夜跳水,老用户肯定要炸锅了。
你想,“我去年花十七八万买的,现在新车跌到十三四万,谁赔我的差价?”
早期车主心理阴影面积大概能覆盖整个停车场了。
谁还敢“首批入手”这种雷?
说回亚洲龙本身,这车并不是一无是处。
外观怎么说呢,有点像雷克萨斯ES同门师兄,尤其是那个大嘴式前脸,一张嘴可以吓退不少路人。
内饰风格还是典型丰田,实用、耐看但不算豪华。
12.3英寸中控屏,在中级车圈子算是跟得上潮流。
里面还搭载高通8155芯片,运行速度啥的,据说用着还挺跟手。
动力搭配比较丰富,2.0L混动,2.5L自吸,2.5L混动,挑选空间还算宽泛。
说起来混动那套总成,油耗表现挺让人舒心。
官方吹是百公里4.3L,实际挤一挤也就在5个油出头,这么大个车能做到这个消耗,实属不易了。
车主上网留言,南方用车确实经济,省了不少加油的烦心事。
不过东北那边就不一样了,有位朋友说他冬天油耗12个,“谁说日系省油的?”
其实这种北方大冷天油耗激增,不止亚洲龙,啥车都得遭这份罪。
热效率再高,天寒地冻,发动机“喝油”多点纯属常态。
还有不少车主吐槽,低配车型配置寒酸,座椅加热、雷达、辅助安全啥的都要选配,算下来并不比竞品划算。
但话说回来,这车隔音确实不错,跑高速很少有路噪、风噪扰人。
官方玩了个“多层隔音”,实际上效果也能对得起宣传,不会一脚油门房东都听得见。
空间那是板上钉钉,后排腿部能翘二郎腿,家用毫无压力,哪怕全家人一块儿出门也不用打太极。
不过豪华感、精致感没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吸引,细看还是丰田那套低调务实。
质感有点像喝了碗老鸡汤——安稳,但没惊喜。
聊到车辆安全,亚洲龙的舆论更是热闹。
有人搬出事故视频,“三厢变一厢,一家五口全没”,这话吓得人背脊发凉。
虽然官方一再宣扬通过了C-NCAP五星,还有中保研测试撑腰。
但网络传播那些极端车祸,真能让人一晚上都睡不踏实。
买车谁不最在意安全?
你要是开着十二三万的车,心里还总挂着命运的小算盘,那买车的幸福感可就出门没了。
网上“安全至上”这个口号,大家都喊得响,其实说穿了,谁都害怕那一秒突然的事故。
卖家吹牛没用,关键还是敢不敢自己试验下撞击效果。
在国内城市路况,有些地方事故概率不比欧洲大都市低多少。
日系车一向以轻量化著称,但车身结构、材质、主动安全表现到底能不能抗住真刀真枪,还得多掂量。
毕竟,买一台车,和你五年十年命运挂钩,安全不是噱头,是底线。
聊到底值不值,亚洲龙降到现在这个价,性价比确实拉高了不少。
近五米的尺寸独自站着很能撑门面,空间大,坐着舒服。
丰田的品牌力又在那里,有些人就是爱那个牛头标。
预算有限但又想装点门面,亚洲龙算是省心的选择。
然而这波降价也把它“真实价值”暴露出来了。
以前十七八万的时候,市场都觉得溢价,现在回归十三四万,算是回到应有的里子。
保值率这块,官方数据给了63.67%。
看着还可以,但仔细算算,现在降价这么狠,前期车主一脸懵,保值那叫一个滑坡。
买新不买旧,这话每年都验证一遍。
亚洲龙此刻的市场定位,终于接地气一点。
早期那种“雷克萨斯平替”的包装,现在看着有点尴尬。
对于刚需买家来说,这价格下手,空间、安全、口碑、品牌一应俱全。
但谁要是打算以后二手卖出去,总归心里还有一丝不安。
市场不会说谎,价格回归合理,车型也就不再神秘。
亚洲龙变成了大众家轿,大家是真实接触,真实评价,不再迷信品牌噱头。
但买车这事不能光看便宜,后续的售后、维修、配件价格还是门槛。
有的车三五年保养、换零件都不便宜,丰田售后虽然口碑好,但你总不能光靠维修站做人设。
得实际地体验一下,开过才知道哪款适合自己的习惯。
再多说一句,现在大家都在问,这么低价的亚洲龙是不是值得冲一波。
其实每家每户的真实需求才是关键。
你要是图空间、图舒适,又不在意豪华质感,亚洲龙新价挺香。
你要是在意保值、二手行情、精品配置,还是得多比较,不能被一时宣传晃了眼。
最怕的就是一波降价把基础服务、产品可靠性缩水,这个得谨慎再谨慎。
说白了,买车就是买一份未来生活的踏实,谁也不想用血汗钱玩刺激。
带着理性去试驾、去问清楚保险、后续服务,才不会被“明天又降价”折磨得闹心。
亚洲龙这回降价那叫一个干脆,说明市场不再给品牌溢价太多空间。
大厂也须承认,现在性价比才是王道,不是谁都愿意当“首批用户”。
你看着这车近5米的身板,用这价格照顾大部分刚需,算是给了消费者一个选项。
但选不选,最终还得看自己的钱包和心态。
话说到这份儿上,大家心里盘算有没有多了点?
有没有老司机已经下手,或者正在纠结的?
要不把用车体验说出来呗,让新晋用户少踩坑,共同成长不是更带劲儿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