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车埋雷?原车主卖车后被迫替新车主支付巨额电池租赁费

将名下的蔚来EC6汽车卖掉后,徐州的杨女士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她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预料之外的麻烦。车辆虽然在2023年9月就已过户给新车主,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其租赁合同却依然牢牢地捆绑在她的名下。

这场风波的开端,源于2024年1月的一通电话。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知杨女士,她名下的电池租赁费逾期了。杨女士当时不以为意,简单回复说车已卖掉,便挂断了电话。她以为这只是一个误会,很快就能澄清。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到了3月份,一封正式的催款函送到了她手上,这让她彻底傻了眼。原来,新车主在支付了4个月的电池租赁费后,从2024年1月起便停止了缴费。而这份租赁合同的法律责任人,依然是杨女士。

她这才恍然大悟,在新能源汽车的交易中,车辆过户和电池租赁权的转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法律程序。这个她从未了解过的细节,正将她拖入一个无底的财务深渊。

瓜子二手车埋雷?原车主卖车后被迫替新车主支付巨额电池租赁费-有驾

一环扣一环的责任“真空”

杨女士对汽车并不了解,甚至没有驾照。这辆蔚来EC6是她前男友在2022年贷款购买,并登记在她名下的。后来,因为感情破裂,前男友背着她将车开到合肥做了抵押。为了处理这笔烂摊子,同时摆脱每月沉重的车贷压力,杨女士决定卖车。

她通过同事介绍,找到了徐州当地的一位二手车商刘先生。由于手头资金不足,刘先生还帮忙垫付了部分资金,才将车辆从合肥的抵押公司赎回。2023年6月,这辆车被正式放在刘先生的车行寄售,并通过他与瓜子二手车的合作关系,挂在了平台上。

三个月后,一位来自泰兴的孔姓客户看中了这辆车。交易过程显得异常“高效”,杨女士甚至没有见过这位新车主,整个过户手续都是通过微信远程操作完成的。当她收到车商扣除垫付费用后转来的129000元车款时,她以为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问题暴露后,杨女士首先找到了车商刘先生。刘先生表示,在销售过程中,他通过视频验车明确告知过买家,车辆电池是租赁模式,每月需支付约1500元的费用。但他坦言,自己经手此类“车电分离”的二手车经验不多,也误以为车辆过户就意味着电池租赁关系随之转移。

刘先生还补充说,他只是车源提供方,负责与瓜子平台对接,而买家的所有信息和后续手续都由瓜子方面处理,他本人并不认识那位孔姓买家。他甚至建议杨女士,卖车前可以去蔚来4S店咨询清楚流程。言下之意,是提醒过但未被重视。

消失的买家与无解的困局

责任的链条似乎指向了平台和那位神秘的买家。瓜子二手车平台的一位前员工证实,售卖时确实已备注电池为租赁状态,并向买家说明了情况。买家当时也表示认可,并且在购车后连续缴纳了四个月的费用,这说明他对租赁事实是知情的。

瓜子二手车埋雷?原车主卖车后被迫替新车主支付巨额电池租赁费-有驾

然而,当麻烦出现后,最关键的一环——买家孔先生,却人间蒸发了。杨女士通过多种渠道才找到他的手机号码,拨打过去却发现已是空号。瓜子平台方面也表示,他们同样在寻找这位客户,因为孔先生不仅拖欠电池租赁费,还拖欠了他们在平台申请的购车分期贷款。

瓜子二手车的一位负责人回应称,他们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由于联系不上现任车主,他们也蒙受了经济损失。至此,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这位失联的买家,但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杨女士的处境日益艰难。由于被蔚能公司起诉,她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均被冻结,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解决问题,她被迫从2024年1月起,替那位素未谋面的新车主垫付每月一千多元的电池租赁费,至今已累计支付了27000元。

她曾求助于徐州的蔚来4S店,希望他们能对涉事车辆进行远程“锁电”,以此逼迫新车主现身。然而,蔚来方面以“影响新车主用车体验”为由拒绝了她的请求。蔚来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杨女士可以申请终止电池租赁合同,但这需要她先将车辆开到指定地点,拆卸并归还电池,同时支付三个月的违約金和1500元的拆装费。

这个看似可行的方案,对杨女士而言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她根本不知道车在哪里,更联系不上车主。车辆一旦被限电,很可能早已被车主遗弃在某个角落。

法律是最后的救济途径

在与车商、平台和汽车厂商多方沟通无果后,杨女士意识到,单纯的协商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声称自己已尽到告知义务,或是同为受害者,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她作为最初的卖车人,却成了所有后果的最终承担者。

在这场交易中,车商的专业知识缺失、平台的流程漏洞以及新商业模式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共同构成了一个责任模糊地带。杨女士作为一个不懂车的普通消费者,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完成了交易,却最终为他们的疏忽买了单。

瓜子二手车埋雷?原车主卖车后被迫替新车主支付巨额电池租赁费-有驾

万般无奈之下,杨女士选择将买家孔先生、二手车商刘先生以及瓜子二手车平台一并告上法庭。她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厘清各方在这起交易中的责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起案件已定于9月12日在泰兴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对于杨女士来说,这不仅是一场为追回经济损失的诉讼,更是一次艰难的维权之旅。她不知道前路如何,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走的路。

结语

杨女士的遭遇,揭示了新能源汽车二手市场在“车电分离”模式下存在的潜在风险。当车辆所有权与电池使用权可以分离时,传统的二手车交易流程显然已经不够用。如何确保租赁合同的顺利转移,如何界定卖方、中介平台和买方的责任与义务,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起即将开庭的案件,其判决结果或许能为类似交易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范本,推动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完善,避免更多消费者陷入同样的困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