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与其说是假期,不如说是第一届新能源车全国极限承压测试,还带末位淘汰的那种。
所有提前三天润的,和最后一晚才出发的,最终都在高速上殊途同归,共同参悟“堵”字怎么写。这是一场盛大的、关于铁皮、锂电池和人类膀胱极限的行为艺术,典中典。
京港澳、大广、沪蓉这些主动脉血管,提前三天就开始血栓。李先生下午三点在北京上G4,本来寻思着怎么着半夜也能到武汉吃个热干面,结果硬是在出京的路上,看了一场完整的、史诗级的日落。交通部门的预测说高峰是15点到23点,这哪是预测,这是开天眼了,准得让人想哭。上海G60的车流密度是平时的八倍,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家小区突然搬进来了八倍的邻居,还都抢你家厕所。
堵车只是开胃菜,真正的硬菜是充电。讲真,以前我觉得续航焦虑是个玄学,现在发现它是一种酷刑。
广州回湖北的辰女士,在湖南服务区拿了个号,49号。眼前只有俩桩四个口。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充电,这是在三甲医院排专家号,专家还一次看四个。她睡了一觉,醒了,还没轮到。很多服务区都开始执行“限充80%”的战时规定,工作人员话说的贼实在:“兄弟,给你充到能滚去下一站就行了,后面的兄弟还等着投胎呢。”
这已经不是体面不体面的问题了,这是黑暗森林法则在服务区的微观演绎。最好的充电手段,就是直接把这个服务区给爆了,但你不敢。于是,排队叫号系统跟海底捞一样开始普及,车主们坐在车里,眼神空洞地盯着小程序上那个死活不动一下的进度条,那一刻,人和咸鱼的区别不大。
导航App都开窍了,开始主动给你推送:“前方服务区已成地狱模式,建议您下高速去三公里外的xx超充站送人头。”于是大批车辆被迫在高速上表演反复横跳,跟打游戏卡了Bug一样。我作为一个中年人,那一刻甚至有点怀念我那台油耗20个的老破车,至少加油不用摇号。
但有意思的是,总有人在偷偷修仙。
京港澳郑州北服务区,有人随到随充,二十多分钟干到八成,手里还给塞了杯热咖啡。这不科学,这简直魔幻。后来一看,哦,河南交投在9月就跟疯了一样加装了1400把充电枪,其中还有华为那个600kW的全液冷超充,江湖人称雷电法王杨永信。他们还配了“充电服务专员”,24小时待命,跟网管一样。这种做法,突出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当别人还在讨论要不要多修两个桩的时候,河南直接把整个餐厅的桌子都换成了电磁炉,就问你怕不怕?
路上除了堵和没电,智能汽车也开始整活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场荒诞剧。
10月2日,山东一位大哥的小米车,自己开走了。大哥当时就懵了,说我手机都没碰啊,全程有监控。这事儿一下就上了热搜,大家纷纷表示,这车是悟了,是想自己开车回老家,属于赛博觉醒。结果小米官方啪一下把脸打回来了,说调查了,是大哥您手机App误触了“遥控泊车辅助”。
这个解释,我信。但我更觉得这事儿妙就妙在这里。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不了红绿灯,也不是躲不开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而是防不住人类自己兜里的误触。你技术再牛逼,算法再无敌,你算不到用户会把手机和一串钥匙放在一个口袋里反复摩擦。所以说,所有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高手,都应该去老头乐驾校进修,去学习那种极限混乱、毫无逻辑、不讲道理的驾驶环境。只要老大爷躺得快,你的责任就甩不掉。所谓的智能,在人类的草台班子操作面前,就是个笑话。
紧接着,阿维塔又来了一把大的。一台才一个半月的新车,停着停着就烧了,还特别讲义气地把旁边的七台车也一起带走了,突出一个“我走后,管他洪水滔天”。阿维塔连夜发声明,说初步排除了人为纵火和外部碰撞,具体原因还在查。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有点缺德,但又觉得无比精准:这哪是自燃,这是渡劫失败,当场飞升失败炸成了一朵烟花。
你看看,小米的“误触”是软件逻辑和人机交互的边界问题,阿维塔的火是三电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问题。这两条路,哪条没走好,都得成盒。
视线从高速上挪回4S店,也就是人间道场,你会发现风景更加离奇。
特斯拉Model Y还是那个绕不过去的坎,跟个显眼包似的杵在C位。理想i6订单也在刷刷地涨。但真正让销售们心态爆炸的,不是接待客户,而是研究补贴。国补、地补、区补、厂家金融贴息,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跟修仙小说里的阵法一样复杂。优秀的销售,现在都不是产品专家,而是“补贴金融炼丹师”,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能把一堆时间线、政策线和流程线,给你炼成一颗能省一万块钱的丹药。
但热闹是他们的,经销商什么都没有。乘联会的崔东树秘书长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发文说新车销售大面积亏损,现金流快断了。这事儿就很魔幻了,一边是销量增长20%的宏伟目标,一边是经销商亏得裤衩子都没了。这种“上面加油、下面漏油”的结构性失衡,简直是行为艺术。这让我深刻怀疑,很多车企的战略,根本不是卖车,而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如何让合作伙伴心甘情愿亏钱”的社会学实验。
归根结底,这场十一大考,就像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路网的极限,照出了充电桩这个电子血包的严重不足,照出了智能功能的脆弱边界,也照出了消费狂欢和渠道亏损之间的巨大裂缝。
我们看到了河南交投那种“大力出奇迹”的笨办法,反而最有效。我们也看到了小米和阿维塔,一个在软件上栽了跟头,一个在硬件上出了险情,都是在提醒我们,造车这场游戏,不存在偏科生。
那么,然后呢?
然后就是要把这些用堵车、排队、自燃换来的教训,变成一行行具体的代码、一个个具体的桩、一条条具体的规则。比如,在哪些枢纽服务区必须上超充,必须上多少把枪。比如,哪些“智能”功能,必须默认二次确认,甚至加个物理开关。比如,对经销商的授信考核,能不能别光看销量,也看看他们的真实利润?
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问题的解药,可能还是搞钱。只要钱给够,桩能修到你家厕所里,算法能给你请个保姆。所以别谈什么技术路线了,先谈谈利润吧。
等到下一次长假,我们再被堵在路上的时候,希望大家焦虑的,只是单纯的堵车,而不是担心自己的车会不会在找到下一个充电桩之前,就地飞升。
这事儿不浪漫,但很关键。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