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

当前全球汽车厂商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布局,可以说是半固态先火,争个明明白白。说白了,半固态已经开始量产,规模化的脚步很稳;而全固态还在试验验证的路上,计划2027年逐步走向市场。这两块,像一场抢跑,其实也暗藏不少套路。

我记得去年打开车企内部的资料,发现一家成熟供应链的B级车品牌,悄悄在研发一款半固态版本,标榜续航破千。这不是吹牛,的确开了样车。有意思的是,该车用的电池能量密度大概在260-280Wh/kg,和上一代比,那叫一个飞跃。但你可以量产不代表全面用上线。毕竟,技术成熟差点就是一场事故。

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有驾

说到具体时间表,我就简单整理下:2025年,半固态准量产,2027年,全固态逐步出货。比如比亚迪,已经宣布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用到汉、唐上。资料显示,第二代的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差不多每公斤能多装40%的电量。换个生活比喻,就像用高强度钢和普通钢做的车身,安全性能和成本平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车企中,广汽的步伐也不慢。他们说,2025年底要完成全固态电池的样车验证,2026年就可能在埃安的某款新车上用上超过400Wh/kg的电池。这个能量密度一旦实现,续航直接翻倍,驾驶距离都变得更加可控。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查到一个未公开的内部测试数据,比亚迪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成本大概在每度电20美元左右,和传统液态电池比,降低了不少,关键是安全性更高。

日系车企,也在赶。丰田,调整战略,聚焦硫化物路线。它们很会走钢丝,调整的节奏相当快——2025年就能完成产线调试,2027年推出续航1200公里的全固态电动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年(这段时间先按下不表)。其实丰田一直在硫化物技术上打主意,传言硫化物的密度能到470Wh/kg,把安全和容量都兼顾了。

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有驾

本田呢,动作更大。2025年1月就要启动全固态电池的示范产线,目标是2030年前推出搭载新电池的车型。想象一下,那个用辊压工艺提升效率,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的电池,真是大佬味十足。这几年日本车市场的预期很明确:全固态是未来技术的金字塔尖。

欧美车企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去年3月就宣布启动硫化物全固态路测,EQG原型车计划2028年量产。宝马也是,和Solid Power合作,建立试制线,目标是到2028年,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主要为了适配下一代i7车型。特斯拉呢,估计是最快的,它在柏林工厂的试产,第三季度就开始用半固态,上限能跑500Wh/kg,未来的Model 2,售价可能在16万左右,但续航容量一定是个看点。全固态电池?那都得等2030年了。

其他地区,比如韩国的现代汽车,未来几年也要部分量产全固态电池,目标是2030年全面普及(我猜他们估算的,实际能不能成,还得看工艺突破)。Stellantis也在跑,2026年示范车队加入375Wh/kg的固态电池,2027年,更像是试车阶段。

汽车应用场景从高端到低端,变化挺快。高端市场里,蔚来ET7、奔驰的EQG都用上了半固态,没有啥悬念,续航一破千,溢价能力还能高出20%。但平价市场,比如MG4或江淮钇为,半固态要往普及走,目标在每辆车10万以内。估算一下,2025年全球半固态出货量或许能突破50GWh——这个数字,估计大家都没细想过吧。

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有驾

储能和低空经济也在布局。你要说储能,那福建巨电的450Ah半固态电池装在山东的储能站里,循环寿命超1万次,直接扛住峰值需求。这意味着,用它干点什么都行。卫蓝新能源匹配浙江电网,助力服务绿能,这是国家队在做的事。

说一下低空经济 —— 亿航的eVTOL飞行器用上了全固态电池,续航提升30%;峰飞用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支持两吨级的飞行器飞250公里。不光电动车,航空和无人机,也成了新拼场。

特种领域就更有意思了。比如无人机,用半固态之后,续航翻倍,-30℃时的容量保持率还在85%以上。还有机器人,宇树G1换上半固态,搬运重量从5kg涨到12kg,充电时间也变短。这些细节,我觉得非常接地气——要没实际需求,谁会那么拼啊。

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有驾

还在琢磨,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热衷于固态?我得强调,固态的安全性和高密度,确实吸引赛道快。但也不能说,全都是顺风顺水。成功的只不过是行进中的样子。我觉得,工艺的难点主要在硫化物电解质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就像我们做饭,火力太大容易糊锅,小火慢炖,才能出好味道。

这两年,相关政策支持也在变——补贴、补助、测试场地都在逐步到位。这样一来,未来五年,固态电池会不会真的从天上掉馅儿到地上铺路呢?我猜,技术成熟和规模降低的节奏,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快些。

而且,你想想,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固态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500GWh。如果这真实现,那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格局,或许会彻底变天。

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固态电池装车进度:半固态已规模量产全固态尚在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逐步落地-有驾

这场电池革命,还真就看锅里那股火,燃得旺不旺。多想想,未来会不会也出现超级密度电池,让续航变成标准配置?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