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车企,尤其是那种感觉在ICU里反复横跳的品牌,突然发布一款“懂家庭”的车,我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感动,而是想笑。
懂家庭?这是什么新时代的财富密码吗?还是说你们的市场部终于找到了一个比“年轻人的第一台XX”更万能的句式?这年头,车圈的内卷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价格问题了,它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关于“谁更能装”的修仙渡劫。荣威,这个曾经也阔过的老同志,现在也下场了,带着个M7 DMH,摆出一副“我悟了,我懂了家庭的真谛”的姿态。
这画面就非常魔幻。你知道这像什么吗?就像一个天天在外面组局蹦迪的浪子,突然有一天回家,拿着一本《育儿百科》,声泪俱下地对你说,他要回归家庭,他要做个好爸爸。你信吗?你不敢信,但你又有点好奇,想看看他到底要整什么花活。荣威M7就是这个浪子,而我们,就是那群拿着爱的号码牌,准备看戏的吃瓜群众。
先说这个外观,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操刀。好家伙,这名头一出来,味儿就对了。这就是车圈的“血统论”,好像请了个扫地僧,你这车就能打通任督二脉一样。但讲真,对于一个家庭用车,尤其是十来万这个价位的,用户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劳斯莱斯的贵气,而是小区保安的“正气”。你得看着像个正经车,不能是那种三体人见了都得倒退三大步的赛博怪物。你停在小区里,邻居大妈路过,得说一句“这车瞅着挺稳当”,而不是“哟,这谁家的变形金刚没变回去?”
M7的前脸,说是哑光电镀饰条,不晃眼。这话说得,就好像之前那些亮闪闪的镀铬条都是为了闪瞎对向司机的狗眼,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大家不搞军备竞赛了,开始走“佛系攻击”路线了,用柔和的灯光普度众生。那个迎宾光毯,更是典中典。这玩意儿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照明,它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廉价的、但又非常有效的“精神马杀鸡”。在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手拎着菜,一手拽着娃,在漆黑的停车场里找到你那辆平平无奇的家用车时,它“唰”地一下,在地上给你铺开一道光路。那一瞬间,你不是社畜,你是王。这道光在告诉你:欢迎陛下回宫。就为了这三秒钟的幻觉,很多人就愿意买单。你别笑,中年人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再钻进车里,这才是真正的战场。家庭用车的内饰,本质上就是一个移动的、防灾等级极高的“儿童乐园”兼“老人疗养院”。你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屏幕、那么多需要三级菜单才能找到的隐藏功能,给谁看呢?给坐在后座上,随时准备把酸奶和薯片渣洒满每一个角落的“人类幼崽”看吗?还是给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明白,只会用“一指禅”戳屏幕的咱爸咱妈看?
所以M7那个大屏UI设计得简单,拿了个iF奖,这事儿就很有意思。这说明国际友人也终于想明白了,最好的交互,就是没有交互。一个按钮能解决的事,绝不用语音;一句“打开空调”能搞定的,绝不让你在屏幕里找半天。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受够了那种坐进车里,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考计算机二级的感觉。讲真,有时候我甚至怀念我爸那辆老普桑,上面就三个旋钮,一个调冷热,一个调风量,一个调吹哪儿。逻辑清晰,简单粗暴,闭着眼睛都能操作。那才是反技术崇拜的人间正道。现在的智能座舱,很多时候就是设计师在炫技,在自嗨,他们根本没想过,一个刚加完班、脑子快成一锅粥的倒霉蛋,只想用最原始的本能去开车回家。
然后是那个座椅。官方说了一堆名词,什么UltraTouch,什么Surflex反重-力海绵。听着就像是修仙小说里的天材地宝。但翻译成人话,就两点:第一,耐造,熊孩子拿它当画板,你用湿巾一擦就完事儿,不会留下犯罪证据。第二,舒服,尤其是对腰不好的人。这一点,就直接切中了要害。
我跟你说,评价一个家庭用车的座椅好不好,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仪器。你只需要带你妈去4S店,让她在后排坐十分钟。如果十分钟后,她老人家没有开始左右换姿势,没有抱怨腰疼,甚至还问你这车多少钱,那就说明这座椅成了。成了,就是成了。因为它通过了世界上最严格、最不讲道理的“丈母娘认证”。什么人体工学,什么发泡技术,在“我妈觉得舒服”这个黄金标准面前,都是浮云。M7这个座椅,据说支撑性比普通海绵强20%,我不知道这20%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我知道,这意味着你爸在长途旅行中,睡着了之后打呼噜的声音,可能会小那么一点点。
而那个所谓的“全景沙发躺椅”,副驾一键放平,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用车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这功能,你让欧美那帮设计师来想,他们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因为他们不懂,中国的家庭出行,很多时候不是“旅行”,是“迁徙”。一个娃,加两个老人,再加夫妻俩,那叫一个移动的家。娃要在后排睡觉,老人要伸开腿,副驾那个座位,很多时候就是个累赘。现在好了,一键放倒,直接变成一张床,或者说,一个多功能平台。你可以在上面给娃换尿布,可以放长途旅行的零食,甚至可以在服务区停车时,从主驾直接爬过去躺一会儿。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个功能,它解决的不是“乘坐”问题,它解决的是中国式家庭出行的“空间焦虑”问题。它就像一个任意门,瞬间打通了前排和后排的次元壁。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因为他们还在纠结座椅通风加热要不要全系标配的时候,荣威已经开始在车里搞“户型改造”了。
所以,荣威M7 DMH这款车,它的美学,根本不是设计层面的美学。它是一种“社会学美学”,或者叫“关系学美学”。它的每一个设计点,都不是为了让车更好看,而是为了让车里的家庭关系更和谐。迎宾光毯,是为了让你在家人面前显得有面子;简单的中控,是为了避免你因为教不会爸妈用车而引发家庭矛盾;耐造的座椅,是为了让你在娃搞破坏后,不至于心态爆炸;那个可以放平的副驾,是为了让全家人在长途奔袭中,能有一个稍微体面点的姿态。
这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这是在当“家庭矛盾调解员”。
最终,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荣威这个“浪子”,是不是真的回头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当下这个掀桌子式的竞争环境里,当所有人都挤在“智能”、“科技”、“自动驾驶”这些赛道上,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突然有个人,绕到了后面,开始默默地给你收拾屋子、照顾家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显得非常“异类”。
所以买这车的人,可能根本不在乎什么DMH混动技术有多牛,也不在乎那个前劳斯莱斯设计师到底是谁。他们在乎的是,这辆车,像一个任劳任怨的、不多话的伴侣,它可能没什么激情,但它能帮你解决很多实际的、琐碎的、一地鸡毛的破事儿。在这个发疯的时代,这种“不发疯”的正常,本身就是一种最稀缺的品质。这,可能就是它最大的美学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