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同处重庆、同样绑定华为的车企为何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成功路径?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卖出了135.5万辆汽车赛力斯的销量却不到20万辆连长安的零头都赶不上。 令人惊讶的是赛力斯却实现了29.41亿元的净利润比长安的22.91亿元高出近三成。 这种销量与利润的倒挂现象背后隐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逻辑。
仔细分析两家企业的财务数据会发现一些更加耐人寻味的细节。 长安汽车营业收入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赛力斯营业收入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两家营收规模相近且都略有下滑盈利表现却大相径庭。 毛利率的差异尤为明显:长安汽车为14.58%而赛力斯高达28.93%几乎达到长安的两倍。 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产品结构的差异问界车型均价接近40万元高端定位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销量结构的对比更加引人深思。 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45.2万辆只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赛力斯绝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17.21万辆。 这意味着长安仍然依赖传统燃油车业务而赛力斯已经全面转向新能源。 两种不同的转型速度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上。
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长安投入32.84亿元赛力斯则投入51.98亿元。 两家企业都注重技术储备投入力度差异明显。 专利数量上长安拥有1.2万项专利赛力斯拥有0.7万项。 这种差异体现了两家企业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研发策略。
现金流状况更是天壤之别。 长安汽车现金流净额为-86.07亿元而赛力斯高达144.37亿元。 这种悬殊的差距反映了两种商业模式下的资金周转效率和经营质量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市场给予两家企业不同的估值水平。
合作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差距的关键因素。 虽然两家企业都持有华为引望10%的股权与华为的合作方式截然不同。 长安通过子公司阿维塔采用HI模式合作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而赛力斯通过问界品牌采用智选模式合作华为鸿蒙智行全程参与产品定义、研发、销售和服务全过程。 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让赛力斯能够充分利用华为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
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同样支持这一趋势。 长安汽车毛利率13.86%净利率3.56%营收341.61亿元;赛力斯毛利率27.62%净利率3.87%营收191.47亿元。 虽然赛力斯营收规模较小毛利率显著高于长安表明其产品溢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从销量增长态势看长安汽车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创下七年来的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3%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大关。 赛力斯也在新能源赛道上持续发力问界M9车型在半年内售出6.24万辆在高端市场中表现突出。 两家企业都在快速增长增长点和增长质量有所不同。
长安汽车的优势在于其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规模效应。 近年来长安汽车构建了“深蓝、阿维塔、启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品牌格局。 深蓝汽车6月全系交付29893辆同比增长79%累计交付量于今年6月10日突破50万辆。 这种多品牌战略使长安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区间最大化地捕捉市场机遇。
赛力斯的成功则来自于与华为的全价值链深度融合。 在与华为合作中赛力斯发挥其在整车研发和精益制造方面的深厚功力而华为则倾注其在智能座舱、高级辅助驾驶等领域的顶尖技术实力。 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让赛力斯得以绕过传统路径迅速在高价值的智能豪华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产品定位方面赛力斯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精准定义了“智慧即豪华”的新标准。 其旗舰产品问界M9和M8凭借华为的技术赋能将极致的智能化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成功吸引了新时代的高端消费群体。 目前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持续领跑问界M8则稳居40万级销量榜首。
长安汽车则采取了不同的转型策略。 近年来长安汽车在投身新能源的同时并未放弃其优势燃油车业务。 CS75系列、逸动系列等经典车型持续热销构成了企业稳固的“现金牛”为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领域的巨额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 这种渐进式转型策略降低了改革风险也可能延缓了全面新能源化的进程。
海外市场成为两家企业共同发力的重点领域。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取得了超过30万辆的海外销量同时已完成埃及、泰国等9座海外整车工厂的建设并投入运营未来还将在巴西、印尼等地规划20座海外工厂。 深蓝S07即将于7月登陆欧洲市场标志着深蓝汽车正式开启欧洲市场布局。 这种全球化布局为长安汽车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重庆市的产业政策为两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重庆市大力推动“整零协同”引导产业链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全面升级目标是到2027年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0%。 重庆正大力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和超充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汽车的应用创造了绝佳的“试验场”和“体验场”反向驱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8.4%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25.0%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6%。 这些宏观数据与两家龙头企业的表现同频共振表明重庆正在构建一个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从产能布局看长安数智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两大全球顶级汽车工厂相继投产在生产和物流自动化、5G通信、生产精度、精益管理等方面树立了全球标杆将重庆的整车制造水平提升了一大步。 这些先进制造基地为两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研发创新方面长安汽车推出了“天衡”电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000千瓦配合分布式电驱、智能底盘系统能让汽车做到原地掉头、“无刹车制动”、“发卡过弯”、垂直出库等高难度操作。 赛力斯也发布了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通过智能主动能量管理实现综合油耗降低15%增程器噪音感知减少90%实现每升油能发电超过3.6度达到行业量产增程器顶尖水平。
供应链创新同样值得关注。 位于两江新区的文灿万吨超级压铸机可一体化压铸汽车大型结构件将传统工艺的零部件数量从数百个减少至一两个生产效率提高了300%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的明星装备。 位于璧山区的豪能科技实现行星减速器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助推重庆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化。 这些供应链创新为整车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场竞争态势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以91.55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赛力斯以240.6%的净利润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赛力斯产品结构优化带来了毛利率提升问界M9一季度累计销量超2.3万辆同比增长117.83%高毛利车型大幅拉动了盈利能力的提升。 这种通过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的策略与长安通过规模化实现增长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长安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为70.52万辆同比增长1.89%。 一季度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表现亮眼累计销量为19.4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上升到27.5%同比增50.77%。 这种稳步提升的新能源转型节奏体现了长安作为传统车企巨头的稳健风格。
赛力斯的转型路径更加激进。 这家以生产微型面包车起家的企业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2025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其旗舰产品问界M9一经推出就成为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打破了合资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种从低端向高端的跃迁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实属罕见。
两家企业的成功反映了重庆汽车产业从“整车为王”向“全链协同”的转变。 重庆正着力巩固并提升整车制造的优势同时全力补强核心零部件短板围绕“芯屏器核网”全要素构建包括功率芯片、驱动电机、智能座舱、车用软件在内的完整生态。 这种产业集群优势为长安和赛力斯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品牌建设角度看长安汽车通过旗下阿维塔以115亿元投资华为控股的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10%股权及董事席位。 赛力斯汽车同样以115亿元投资引望公司同样获得10%股权及董事会席位。 这样三家公司的合作会更紧密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这种股权层面的深度绑定为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4年全年数据同样显示出两家企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2024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达222万辆(不含合资)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3.46万辆同比增长52.8%。 营收1597亿元净利润73.21亿元。 赛力斯汽车问界销量38万辆同比增长182.84%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净利润59.46亿元。 虽然销量规模长安领先赛力斯在增长速度和盈利效率上表现更佳。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长安汽车的“内生繁育”通过构建层次分明的多品牌矩阵实现转型升级;赛力斯的“外源赋能”则通过与科技巨头华为深度捆绑聚焦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 这两种模式都成功地切中了汽车产业高端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趋势为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双轮驱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