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欧盟新5M电池大升级,Model 3续航暴涨引网友热议,国内也期待同步普及以破解续航焦虑
来呀,说句实在话,续航一直是买电动车最大的心头病,特别是要跑长途的朋友。你看,去年我一个朋友,刚买了个入门款Model 3后驱,续航标称没超过500公里,说实话,心里想:这就够用?不够用就得多规划一趟,有TT我都不敢随意飙车。最近看到特斯拉在欧盟的操作,真是惊到了——全系用上了所谓5M电池,其实就是82度的电芯,续航直接飙上去了。
我翻查了下资料,发现Model 3的长续航后驱版,换了18英寸轮毂后,续航从702km提升到750km。大概多了48km吧?这个数据在普通人感觉其实意义不大,但你欧盟法律对续航里程有硬性标准,特别是在某些地区长途出行几乎成为常态。心理上,人家续航直接多了个把十几二十公里,感受明显多了。
我还试着在想:那换个19英寸轮毂呢?续航竟然从640km干到691km。将近51km的提升,比例接近8%。这是因为轮毂越大,阻力越大,电耗也高,但特斯拉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基本可以弥补这个差距。性能版呢?用20英寸轮毂的,数值从528km涨到571km。你会说,这是不是心疼心痛的提升?其实我觉得这就是特斯拉把效率往极致掉,硬是把续航拉起来。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想问你们:如果国内款也能同步这么升级,能不能迎来个性能+续航双赢?或者,国内市场是不是还在用那点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怎么都跟不上这个节奏?我记得我朋友说过,现在用大容量三元电池,成本贵一些,但续航就有了保证。 所以我经常质疑,为什么我们国产没见到这种升级,要是能用上,成本会不会贵很多?
这个新电池科技变化,不只有数字游戏。有人问:4680电池啥时候能上线?我猜,这事得等差不多2027年左右,毕竟新电池从研发到大规模量产,还得经过不少试错。特斯拉一直在挖掘材料极限,把单体电芯撕裂到极致,就像人们用手机充电快到爆炸那样,效率上先打破天花板。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国内能不能和欧盟同步用上这些5M电池?这也不是疯狂幻想,毕竟车企都看在眼里。不少车友曾留言:国内为什么没有长续航后驱?咱也该用上5M版了吧。你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国内买电动车还是得考虑车辆成本和续航平衡,毕竟油车油耗虽然高,但出远门没有续航焦虑。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看我刚才翻了会儿相册,发现好多朋友调侃,欧洲本来面积小,续航增个二三十公里也没啥,但你要长途跑,那就不一样了。我还记得,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说:你们这车续航要是再多点,真不用像现在这么折腾。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真正刺激我的还是那些网友的弹幕,牛,特斯拉永远在优化效率。 这个牛我也觉得说得直白而实在。因为,没错,特斯拉不断升级电池,其实就是在挖掘电芯潜力,把续航数字拉高。这对那些喜欢长途、经常跑远的车主,有点像真香。
我还在想:这次升级是不是也预示着未来其他品牌也得紧跟?比如比亚迪、蔚来……他们是不是也得加快步伐?这类硬核升级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意义,可能比我们想象还大。你们觉得,哪个品牌能最快补上这个差距?我自己有点模糊的猜测,没有仔细研究,不敢断言,也许……国产的也能快点弄出类似的电池来?没细想过这个时间表。
(这段先按下不表)临场算了一下,假设一台车百公里用电15度,那么续航提升50公里,意味着多耗电约0.75度。也就是说,电池容量增加一点点,但效率的提升让续航翻倍。扯远点,如果未来真把智电和优化结合,可能每百公里的成本还能下降?不过这好像还是技术,我也不是专家,只是觉得这些数字变化背后,藏着很多工程师们的心血。
最让我比较关心的,是国内什么时候能迎来同样的升级方案。别看现在好多电动车续航数字做得漂亮,但是真跑起来就……心里还是怕趴窝。尤其像我朋友那样,喜欢跑远路的,一本正经问我:要不要现在换车?这问题其实很实际。因为,一旦国家将来推行类似的5M电池,现在买的电动车还能不会让你后悔?
等消息正式出来,估计全国的车主都得重新琢磨。是不是也应趁这个风口出手?还是再等等,看看到底哪个新技术能真走入千家万户。反正,这次特斯拉的动作,让我觉得:未来的日子,会不会真的看到不一样的续航表现?总归,科技大潮下,谁也说不准。
你们觉得,下一步电池还会怎么升级?是不是会出现更厚、更耐用的电池包?还是会有新的技术帮我们在续航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我其实挺迷糊的,毕竟科技这块,没有谁能预测得那么准。
你们心里有数了吗?或者,还是觉得,续航这事,永远都在靠运气……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