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血亏5万多,油耗仅5.6L,这价格让卡罗拉车主哭了

咱们平时在网上看东西,经常会刷到一些特别抓人眼球的标题,比如说“某某神车价格大跳水,从十几万直接掉到六万多,省油耐用,隔壁老王都后悔买早了!”这类消息。

一看到这种,心里是不是立马就痒痒了?

特别是看到挂着本田这种大牌子的车,价格还这么便宜,感觉就像是天上掉馅饼,恨不得马上就去店里看看,生怕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一年血亏5万多,油耗仅5.6L,这价格让卡罗拉车主哭了-有驾

但是,咱们先别急着激动,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越是听起来美好的事,背后可能越有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好好聊聊这台传说中“从12万跌至6.47万”的本田车,把它里里外外都看个明白,看看这惊人的价格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顺便聊聊这几年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首先,文章里提到的那个叫“本田guri”的车,其实在市面上是找不到的。

这很可能是作者打字时的一个小失误,它真正的名字叫东风本田旗下的“哥瑞”,英文名是GREIZ。

搞清楚了名字,咱们再来看它是个什么车。

简单来说,哥瑞这车是本田在中国市场玩的一个“双胞胎”策略的产物。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本田把一款车的设计稍作修改,弄出两个长得差不多、但细节上有点区别的版本,分别交给它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去生产和销售。

哥瑞的那个“双胞胎兄弟”,就是名气要大得多的广汽本田锋范。

这种做法在汽车行业很常见,就像同一个牌子的方便面,出了两种口味,让大家多一个选择,厂家也能多占点市场。

哥瑞是在2015年上市的,主打的就是十万块钱左右的家庭轿车市场,它最大的优点,确实是搭载了本田那台非常出名的1.5升“地球梦”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技术不错,既保证了足够的动力,又特别省油,官方说的百公里油耗五个多点,对于日常家用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那个“从12万一路降到6.47万”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这句话其实是半真半假,也正是这种半真半假,才最有迷惑性。

一年血亏5万多,油耗仅5.6L,这价格让卡罗拉车主哭了-有驾

咱们来拆开看。

那个所谓的“12万”,指的是哥瑞在2016年款车型里,配置最高的那一款,也就是顶配版的官方指导价,是11.98万元。

请注意,这是顶配的价格,就像你去买手机,有标准版、Pro版、Pro Max版,这个12万就是那个最贵的Pro Max版的价格。

而当时哥瑞最便宜的入门版,也就是“丐版”,起售价其实是7.98万元。

用一款车最顶配的价格来代表整款车的售价,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上的小技巧,先给你一个很高的心理价位,再告诉你现在降价了,让你感觉优惠力度特别大。

接着说那个“6.47万”。

这个价格就更有讲究了。

这个价格并不是说你现在走进任何一家东风本田的4S店,就能用六万多块钱买到一台全新的哥瑞。

事实上,哥瑞这款车因为卖得不好,早在2020年前后就已经全面停产了。

也就是说,它已经是一款退出市场的“绝版”车型了。

那个六万多的价格,是它在停产清库存的阶段,一些地区的经销商为了赶紧处理掉手里积压了好几年的库存车,而给出的一个“跳楼甩卖价”。

这就好比一家服装店要关门了,把最后几件压箱底的衣服打一折处理,你不能拿着三年前的这个折扣广告,今天还要求别的店也按这个价格卖给你。

所以,用一个已经不存在的、特定时期的清仓价格,来营造一种“现在买就是捡漏”的错觉,这完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吸引眼球。

一年血亏5万多,油耗仅5.6L,这价格让卡罗拉车主哭了-有驾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画出来的大饼,看得见,但根本吃不着。

聊到这里,可能大家更关心的是,一辆挂着本田标、有着省油发动机的合资车,按理说应该不愁卖,为什么会混到最后要停产清仓这么惨淡的地步呢?

这背后,恰恰反映了咱们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咱们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

哥瑞的失败,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好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是它内部的竞争。

前面说了,它有个双胞胎兄弟叫锋范。

锋范这个名字进入中国市场比哥瑞早很多,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和知名度。

当两款车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部件都一模一样,只是外观和内饰有点小差别的时候,大多数人自然会选择那个更熟悉、听起来更可靠的名字。

哥瑞从一出生,就活在自己兄弟的影子里,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但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诚意不足”。

在哥瑞销售的那几年,正是咱们国产品牌发力追赶的时期。

你花个八九万买一辆中低配的哥瑞,坐进车里,手能摸到的地方,大片大片的都是硬邦邦的塑料,感觉特别廉价。

中控台上可能只有一个小小的收音机,连个像样的屏幕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倒车影像、导航这些现在看来很基础的功能了。

一年血亏5万多,油耗仅5.6L,这价格让卡罗拉车主哭了-有驾

在那个年代,很多合资品牌都有这种“傲慢”,它们觉得只要我的车标挂在这里,哪怕配置再低,用料再省,中国人也应该乖乖掏钱。

它们卖的不是一辆功能齐全的车,而更多的是一个品牌的附加值。

然而,它们严重低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中国消费者的成长速度。

就在哥瑞还用着硬塑料内饰的时候,我们的国产品牌,像吉利、长安、奇瑞这些,已经开始“掀桌子”了。

咱们来做个最直接的对比,同样是在那时候,你拿着九万块钱,如果买哥瑞,你得到的是一台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和一堆塑料。

但如果你去看同价位的国产车,比如吉利帝豪、长安逸动,你能得到什么?

你可能得到的是动力更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内是大量软性材料和皮革包裹,中控台是一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智能触摸屏,还带360度全景影像、自动空调、全景天窗,甚至有些车都开始配备一些初级的驾驶辅助功能了。

这场对比,结果是一目了然的。

我们的国产品牌,用实实在在的用料、看得见摸得着的配置、更时尚的设计和更先进的技术,对这些还在“挤牙膏”、不思进取的合资入门车,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咱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钱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当大家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能买到一台配置高得多、看起来更高级、用起来更舒服的国产车时,那个曾经光芒四射的外国车标,自然也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所以,哥瑞的停产,根本不是什么意外,它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必然结果。

它代表着一批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合资车的命运,也标志着中国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成熟和理性。

我们不再是那个盲目崇拜外国品牌的群体了,我们开始真正懂得看一辆车的产品力,看它的性价比,看它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哥瑞的退市,正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到超越的一个生动缩影。

现在,不是卡罗拉车主眼红本田降价,而是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真正“眼红”我们国产品牌的技术进步和市场表现,它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才是这个故事背后,最真实、也最让我们自豪的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