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这家曾被誉为“豪华智能电动车”的代表,如今却陷入重组困境。原本寄予厚望的中东投资方EV Electra,承诺的6亿美元“救命钱”迟迟未到位,让高合汽车的“复活”之路蒙上阴影。
中东土豪“画饼”难圆
去年8月,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申请破产,公司陷入停工停产。彼时,创始人丁磊曾表示,将拼尽全力挽救公司,并寄希望于中东土豪EV Electra的6亿美元投资。然而,如今这笔资金却如同镜花水月,迟迟未落地。
EV Electra是一家黎巴嫩公司,声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然而,其官网却将高合汽车的三款车型作为主打产品,并宣称拥有高合汽车的海外销售订单。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让人们对EV Electra的诚意和实力产生了怀疑。
债权人签字遇阻,资金到位遥遥无期
按照协议,EV Electra需要在51%及以上债权人签署对投资协议的支持函件后,支付1亿美元定金。然而,目前仅有11家债权人签署了支持函,且格式不符合EV Electra的要求。这使得资金到位遥遥无期,高合汽车的重组之路陷入僵局。
高合车主和员工再受打击
高合汽车的困境,让车主和员工再次受到打击。许多车主支付了全款却未提到车,退款遥遥无期。而员工则面临降薪20%甚至失业的风险。高合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新能源行业洗牌,资本收割风险加剧
高合汽车的案例,也反映了当前新能源行业洗牌加剧,资本收割风险不断上升的现状。一些车企为了生存,不惜引入实力存疑的投资方,终导致公司陷入更深的困境。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也要更加谨慎,避免落入资本收割的陷阱。
高合汽车能否“复活”,尚且未知
目前,高合汽车的重组之路仍然充满挑战。EV Electra的资金能否到位,债权人签字能否达成一致,都是未知数。高合汽车的“复活”,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总结
高合汽车的困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资本收割的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要擦亮眼睛,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品牌。而车企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