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这片曾经以燃油车制造闻名遐迩的土地,如今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当新能源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的汽车制造强国,还能否在新时代乘风破浪,重塑辉煌?
“中国巨头”的落地,是机遇还是挑战?
就在不久前,泰国工业联合会(FTI)的副主席纳瓦先生,亲赴罗勇府的比亚迪工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营”。
走过总装线,瞧过电池车间,他眼中闪烁的,既有对先进制造的赞叹,更有对泰国本土产业未来的一丝忧虑。
他直言不讳地抛出了一个核心诉求:“希望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大型车企,能进一步向泰国企业敞开供应链的大门,让更多本土力量参与进来。”
这番话,绝非空穴来风。
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泰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但零部件行业的从业者数量,已从高峰时的六十多万,锐减至如今的四十万。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大量依赖进口零部件,无疑挤压了本土供应商的生存空间。
纳瓦先生的担忧,正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外资车企在泰国设厂,如果他们能大幅提升本地零部件的采购比例,这不仅能为泰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更能实实在在地促进产业循环和民众就业。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关乎社会信任、企业形象以及国家经济韧性的重要课题。
比亚迪在泰国的“成绩单”,是惊喜还是必然?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表现,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图景。
自2024年7月投产以来,这家中国新能源巨头在泰国的电动车产量,简直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
累计产量已突破5.5万辆,照此态势,全年目标4万辆几乎触手可及,工厂接近满负荷运转。
平均每月5000到6000台的下线速度,足以让业界惊叹!
更令人欣喜的是,比亚迪在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上,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
目前工厂约5800名员工中,泰国籍员工占比高达92%,远超去年的80%,并且预计年底将攀升至95%!
其中,管理层和工程师团队中,泰国籍人才也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比亚迪深耕本土、与泰国共同成长的战略体现。
笔者亲身经历过许多跨国企业在本土化方面的试探,而比亚迪在泰国,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截至目前,比亚迪在泰国的本土化生产比例已提升至54%,与超过35家本地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采购了529种零部件。
这不仅仅是数据的提升,更是对泰国制造业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黄金机遇期”,泰国能否抓住新能源的“牛鼻子”?
肖海平先生,比亚迪集团总裁办公室的行政总监,他对泰国新能源市场的判断,精准且充满信心:“尽管过去两三年泰国经济整体放缓,但电动车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是的,我们不能忽视泰国依然是全球第十大汽车生产国这一事实。
今年,泰国汽车总销量预计约为60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将突破10万辆,占比持续攀升。
这股新能源浪潮,正是泰国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泰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面临一些“卡脖子”的难题。
但正是这些“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潜力。
若能抓住这个时机,泰国有望成为区域内名副其实的“新能源车制造中心(NEV Hub)”。
泰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如EV3.0和3.5,无疑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肖海平先生的建议,更是点睛之笔:“如果政府能进一步推进至EV4.0或4.5阶段,必将极大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助推泰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强国。”
这番话,掷地有声,直指核心。
“中国制造”的全球化之路,不止于生产
比亚迪的野心,不止于泰国本土市场。
到2025年底,他们计划累计出口1万辆汽车,足迹已遍布英国、德国、比利时及越南。
这标志着比亚迪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其在亚太及欧洲市场的布局。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比亚迪对售后服务体系的重视。
他们正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完善服务网络,并引入尖端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旨在优化电动车及插电混动车(PHEV)的技术,以更好地契合泰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球化策略,而非简单的产品输出。
对于近期传出的“召回10万辆汽车”传闻,比亚迪管理层迅速做出回应:这批涉及的车型为2015年在中国生产,并未在泰国销售。
公司始终将安全与客户责任置于首位。
对于个别电池性能问题,他们也承诺逐案处理,力求消费者信任。
这种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正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基石。
“公私合作”:泰国新能源产业破局的关键
回顾泰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当前的主旋律。
无论是生产制造、劳动力技能,还是技术创新,国内外企业普遍认同,“公私合作”是解锁未来增长的关键。
作为“用车社”的一员,我深信,只要泰国能够持续强化其本地供应链的韧性,并保持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激励,那么,它不仅能巩固其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地位,更能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经济增长新航道。
这就像古人所云:“时势造英雄”,而泰国,正站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风口浪尖。
我们看到,中国品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与世界深度融合。
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胜利,更是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以开放、合作、共赢姿态,书写新篇章的有力证明。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泰国本土企业,搭上这趟新能源发展的“快车”,共同绘制出一幅更加辉煌的汽车产业蓝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