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出的这些新能源大型SUV,感觉像行业在争宠似的,除了颜值,最关键还是要看看动力和空间。
我先从几何型的谈起。你看那些车的尺寸,基本都在5200mm左右的长度,宽度在1999到2030mm之间,车高都基本在180mm上下,(这点我挺好奇的,怎么都一样高,难不成是一种默契?)但我倒是觉得,搞到190,估计也不难,只是车企可能觉得——想怎么省油、怎么设计灯光,谁都知道最高一定得在那儿。
轮到轴距,这个才是真奠基石——4680到3160不等。你问我:这差别大吗?哎,还真是。像吉利银河M9那样,轴距能达到3030mm,这几乎是中大型SUV的黄金标准,坐起来宽敞得不行,后排腿都伸不开。反观像乐道L90这种,轴距只有3110mm,座椅空间明显稍紧,坐个长途,得求人要宽敞点。
动力方面,混动(插混/增程)和纯电的打法不同。其实插混那块,我觉得更像跑商的策略——第二个主要销售点是续航跟油耗的平衡。你知道,咱们很多人出门只想着快,车怎么跑得快,才是最重要的。光看这新车动力,官方不都说性能参数优越么?昨天跟朋友聊天,他说:修理工都知道,现在的发动机调教其实挺难的,要保证油耗还得动力跟灵敏度兼顾。我觉得,动力的实际表现跟价格差不多,不能只看参数。比如说,问界M8,带增程系统,虽然续航声势很大,但就我私底下打听,动力平顺还真要看调校。
有趣的是,那些纯电车型,比如蔚来ES8其实挺耐操的。它的电池包大概在100多kWh,其实就算平均每百公里十几度电,沿用我粗算的结果,续航能轻松跑到400+公里。问题在于:充电站多不多?这个我不知道,但我平时跑城里多,想想,好像还可以。至于保值率,我猜,纯电车的折旧比燃油车快点,但慢慢也在调整中。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见家里有人用的那几台老款特斯拉,保值还算稳定。
说到新车的动力表现,不能只看官方数据。动力峰值我估算,168匹到250匹左右,像吉利银河M9的1.5T+电机组合,平顺性是挺不错,但其最大扭矩,似乎比想象中还要随叫随到。我还想,性能怎么样?运动感够不够?这个得用用实际测验,比如激烈加速,油门反馈,特别是对于喜欢爆发力的人。小跑题——但我觉得,动力配置要结合实际开感。
研发也不是只为了数字堆砌。新车用料、底盘调校、悬挂调节,这些都是细节。吉利现在大部分车,轴距短,整辆车偏轻,但底盘调得硬朗。你问我:这样会不会影响舒适?嘿,说实话,有点难以平衡,不过我觉得,2025的车,基本都在追求好的驾驶体验。
供应链也是个硬核话题。电池供应,芯片短缺,还在抢车。冗长供应链算是生活常态,我也没想过,原材料会变成世界大战的焦点。他们像买米买油一样抢原材料,那供应链博弈真挺复杂。想象一下,源头上的那条长长的线,一端是原料,另一端是你我买到的车,期间差不多有十几道关卡。
关于动力性能,我最关心的其实还是日常感受。你说,这车开起来会不会肉?我的判断是,随着技术积累,动力越来越线性了,不会像过去那样丧心病狂。吉利跟奇瑞的最新系统,调校得比前几年顺滑了不少,听朋友说,有一次加速测试,0-100就能在7秒多点。
转头一想,车企其实还没把极限发挥到天花板。市面上这些新车,基本都能满足大部分家庭需求。你说,买大SUV,最大利润点在哪儿?省油?空间?还是动力?其实都重要,但我猜,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种——用料扎实,开起来顺滑的感觉。
话说回来,你觉得,这些车未来还能怎么变?我猜,电池技术会更成熟,续航还能再提升10-20%。但我真希望,别再折腾换电。换句话说,便捷性才是硬需求。你敢信,这也许才是未来最大的战场。
(这段先按下不表)用户心理也挺复杂。有的用户喜欢豪华感,有的更看重性价比。朋友的弟弟就说:我就想要个灯光提前亮,坐车舒服点,性能够用。我觉得,买车这事,还是要对症下药。你们身边的理想座驾是啥样的?感觉会不会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