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令人担忧
测试涵盖了15项高风险场景,包括消失前车、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儿童横穿等,累计216次模拟碰撞。结果显示,即使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X,也仅在6个场景中通过了5个,而大部分国产车型表现更差,甚至出现零通过的情况。
车企宣传与实际差距巨大
测试结果与车企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许多车企在广告中宣称“解放双手”、“自动驾驶”,但实际上,这些智能驾驶系统在应对突发场景时,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例如,在高速上遇到临时施工,通过率仅为22%,夜间遇到事故车通过率也只有29%。
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风险巨大
专家指出,L2级辅助驾驶并非真正的自动驾驶,驾驶员仍需全程监管,随时接管。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可能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从而引发事故。
国家出手整顿智能驾驶市场
针对智能驾驶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手整顿。工信部要求车企宣传须带“辅助驾驶”字样,并公布智驾系统ODD(操作设计域),划清智驾能力的边界。
消费者需理性看待智能驾驶
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驾驶车型时,需理性看待智能驾驶功能,不要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目前,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时刻关注路况,确保行车安全。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步完善,终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但在现阶段,消费者应谨慎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新技术,将安全放在首位。
#汽车新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