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饼,有时候比炊饼还大还圆,尤其是那种号称能改变世界,但交货日期永远在“明年”的饼。
最近,丰田就给大家画了一个这样的饼。
在发布会上,丰田的代表中气十足,仿佛掌握了宇宙真理,宣称自家的固态电池即将超神,10分钟充满,续航1200公里,技术领先中国二十年。
听听,这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高达已经开出生产线了。
这套说辞,对于那些不太了解产业逻辑的朋友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福音,感觉明天就能开上永不充电的汽车。
但对于我们这种在商业粪坑里打滚多年的老油条来说,这话听着就跟“老板说明年给你涨薪”一样,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因为商业世界里,真正的牛逼,从来不是靠吼的,而是闷声发大财,默默把产品铺满市场。当你还在开发布会的时候,人家的产品已经开始产生现金流了。
丰田的固态电池,就像游戏公司放出的CG预告,酷炫到没朋友,但实际游戏画面可能就是“最终幻想”和“最终憨憨”的区别。
而国内这边,更像是游戏的付费内测,BUG可能一堆,画面也许粗糙,但它是真的能玩,能收到用户真金白银的反馈,然后玩命迭代。
我们来看看现实。
国内这边,中科新能源的生产线已经开始跑了,搞的是车载固态电池,理论数据更夸张,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已经在车上实测了,能量密度300Wh/kg,1000公里续航,最骚的是,拿针随便扎,就是不起火。
安全感,有时候比续航一万公里还重要。
更关键的是,人家的预生产线已经投运了,良率稳定在90%,电池已经塞给车企去路上跑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玩意儿已经不是实验室里的薛定谔的猫了,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虽然有点丑但能抓耗子的真猫,开始进入规模化量产前的最后冲刺。
宁德时代、上汽这些巨头也都没闲着,量产规划一个个往外甩。
整个牌桌上,中国玩家们虽然话不多,但手里都在摸牌、出牌,节奏快得飞起。
反观丰田,这位曾经的王者,就显得特别有“工匠精神”。这个1.5万亿日元的项目,量产日期从2027年推到2028年,现在又推到了2030年。
哥们,再推两年,黄花菜没凉,坟头草都该两米高了。
丰田天天喊着要颠覆,结果颠覆了自家的发布会日期。这不叫厚积薄发,这叫瞎积薄发,积着积着,对手都换了三代技术了。
所以你看懂了吗?
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路线之争,这是两种生存哲学的对撞。
丰田的处境,就像一个靠卖传家宝青花瓷发家的老掌柜,你让他砸了铺子改行去做流水线上的塑料碗,他打心眼里是拒绝的。
就算所有人都告诉他塑料碗是未来,可眼下这批御赐的青花瓷,利润多香啊。每一笔交易都是身份的象征,都是品牌溢价。
这就是偶像包袱,或者叫“利润诅咒”。
燃油车和混动车,就是丰田那满屋子的青花瓷,每一台都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电动车呢?就是那个看起来前途光明但眼下不怎么赚钱的塑料碗。
你让丰田革自己的命,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他必须讲一个关于“终极塑料碗”的故事,也就是固态电池。这个故事的作用,不是为了马上卖碗,而是为了稳住那些看着别人卖塑料碗眼红的伙计和股东们,告诉他们:“别急,我们家的碗一旦造出来,就是能传世的,你们手里的青花瓷还能再卖几年。”
电池能量密度上去了。续航焦虑解决了。充电速度比特斯拉还快了。
听着是不是很香?
香得有点上头了。
问题是,这玩意儿什么时候能量产?
答案是,再议,再议,一直在再议。
而国内这帮厂商,光脚的,没那么多传家宝要守护。他们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活下去,然后抢地盘。
所以打法突出一个“快种快收”。
准固态、半固态,不管名字好不好听,技术是不是“终极”,先搞出来装车上路跑,用市场的真实数据和用户的钞票来喂养研发,而不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神。
这种模式的恐怖之处在于,它通过快速试错,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完成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验证。等到丰田的“完美电池”走出实验室,可能市场标准已经被这帮野路子选手重新定义了。
这就好比一场不知道终点在哪的武装越野。
丰田选手背着全套满级的燃油车装备,巨沉,但过去巨好用,每走一步都四平八稳。
中国选手一身轻便,兜里揣着俩馒头就上了路,饿了就啃,看见小河沟直接跳过去,跑得是磕磕绊绊,但就是快,而且方向调整得也快。
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丰田这种稳重是王道,但当赛道突然从平地变成沼泽时,背着一身神装的那个,往往是陷得最快的。
本田就更实在了,一看电车这沼泽地不好走,直接宣布削减三成电动车研发预算,回头加大对混动的投入。
这叫什么?
这叫战略性转进,翻译一下就是:打不过,先回家吃饭,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
这是屁股问题。
更是饭碗问题。
你说一个靠卖面粉年入百亿的巨头,会真心实意地去革了自己面粉厂的命吗?别逗了,他只会一边高喊着“米饭才是未来”,一边把面粉的生产线开到最大马力,顺便再投钱研发一下“终极米饭技术”,这个技术的发布日期,最好是在他面粉生意做不下去的那一天。
日本的媒体自己都蚌埠住了,《经济新闻》发文承认,日本将在越来越多领域落后于中国。
这话说的,过于实在了。
因为他们看明白了,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牌桌上,过去的经验和优势,很多时候都会变成负债。
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是核心技术,是日系车企的护城河。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电池、电机、电控。游戏规则直接被改写,日本车企最引以为傲的那一套复杂机械工艺,突然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就叫降维打击。
就像你是个顶级剑客,练了一辈子剑法,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枪。
你可以嘲笑对方没有剑客精神,但人家的子弹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所以,别再被“领先二十年”这种话术忽悠了。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看谁的嗓门大,PPT做得漂亮,而是看谁能最快地把实验室里的东西,变成用户手里的产品,再把产品换成公司账上的现金。
固守旧日的,还在回望过去,念叨着曾经的辉煌。
而新的篇章,早就在那些嘈杂的厂房和无尽的路测中,被后来者一笔一划地写出来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