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江淮汽车和赛力斯这两家公司,都因为手里的订单太多,车子造不出来交不了货而发愁。
从表面上看,这简直是所有企业都梦寐以求的“幸福的烦恼”,毕竟订单多到做不完,总比没订单要强得多。
很多人都开玩笑说,这两家的负责人估计晚上都睡不好觉,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能快点把车造出来,给排队等着提车的客户一个交代。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深入地看一看,就会发现,虽然两家都在为订单发愁,但他们发愁的根源和未来的处境,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甚至可以说,江淮面临的挑战,要比塞力斯复杂和严峻得多。
我们先来看看赛力斯这边的情况。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汽车,现在可以说是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
从最早的问界M5,到后来成为爆款的家庭SUV问界M7,再到如今定位高端豪华的问界M9,赛力斯的产品线已经覆盖了从二十多万到五十多万的主流消费区间。
这种全面的产品布局,让它能够吸引到各种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就拿问界M9这一款车来说,在今年三月份就交付了超过六千台,这在五十万以上级别的国产车型里,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成绩。
更关键的是,在这背后,还有超过七万张已经下了定金的订单在排队等着。
面对这种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赛力斯的问题其实很纯粹,就是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案也很直接,就是扩大产能。
现在,赛力斯在重庆的工厂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产线升级和扩建,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之前,把每个月的产量提升到三万台。
所以你看,赛力斯的烦恼,是一个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和时间来解决的物理问题,它的基础是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愁卖,只愁造。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江淮汽车。
江淮和华为的合作,起点非常高,双方计划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超豪华汽车品牌,目前流传出来的首款车型可能命名为“尊界S800”,市场定位是百万元级别的行政级轿车。
据说这款车在还没正式发布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这也是江淮“订单爆满”传闻的由来。
但是,江淮的头疼之处,并不在于生产线能不能跟上,而在于一个更根本的战略性问题:一百万一辆的国产车,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
能卖出去多少台?
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多的前期订单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赛力斯就像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现在庄稼大丰收,它的烦恼是怎么能更快地把所有粮食都收割回家。
而江淮呢,则是在一个非常小众且精致的花园里,尝试种植一种极其珍稀名贵的花卉。
这种花一旦成功开放,固然能引来无数赞叹,但这个花园的土壤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且种花的技术要求极高,风险也非常大。
根据行业内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售价在百万元以上的豪华车,整个市场的总销量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台。
而且,这块小小的蛋糕,长期以来都被奔驰、宝马、奥迪以及保时捷这些有着深厚品牌历史积淀的国外老牌豪华车企牢牢占据着。
江淮作为一个全新的国产品牌,直接就要进入这个竞争最激烈、最看重品牌底蕴的市场,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冒险。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合作模式。
虽然华为与多家车企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其中的亲疏远近是有明显区别的。
赛力斯无疑是华为最核心、最深入的合作伙伴。
华为不仅为其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还倾注了大量的品牌和渠道资源。
问界全系列车型可以直接进入华为遍布全国的六千多家门店进行销售,在线上也能获得华为商城的流量支持。
可以说,华为是把赛力斯当作“亲儿子”一样来扶持的。
相比之下,江淮和奇瑞(智界)的合作,虽然也得到了华为的技术支持,但在合作深度上就要稍逊一筹。
华为给它们的定位是各自负责不同的细分市场,比如奇瑞主攻中高端,而江淮则承担了向上冲击超豪华市场的任务。
再往外围,就是北汽和长安(阿维塔),合作模式更偏向于技术供应。
这种合作关系上的差异,决定了江淮能从华为那里获得的支持是有限的,它的命运,很大程度上被绑定在了“尊界”这一个高端项目上。
这就引出了江淮目前最大的一个软肋:产品线过于单一。
在当今的汽车市场,几乎所有主流的车企都会布局多款车型,形成一个产品矩阵,以此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
比如,有的车型负责走量,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有的车型负责提升品牌形象,展示技术实力。
赛力斯的问界系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M5、M7、M9形成了高、中、低搭配,能够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
而江淮目前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款百万级的豪华车型上,这就像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
一旦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加剧,或者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不如预期,江淮将会立刻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最后,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华为的余承东也曾坦言,品牌向上需要时间。
问界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稳扎稳打的策略。
它先是通过问界M5和M7这两款价格相对适中、智能化体验出色的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信赖和良好的口碑。
当市场和消费者普遍认可了“华为加持的汽车”这个概念之后,再推出定位更高的问界M9,冲击五十万以上的市场,就变得顺理成章。
因为品牌的基础已经打牢了。
而江淮的“尊界”品牌,则是试图跳过这个漫长的品牌建设过程,直接挑战市场的最高端。
这种做法的风险非常高。
对于江淮来说,眼下收到的订单或许值得高兴,但从长远来看,如何能够从华为那里争取到更多不同定位的车型资源,建立起像赛力斯那样丰富且有抗风险能力的产品组合,才是决定它在这场激烈的智能汽车竞赛中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