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M03车主:换车还会选小鹏,智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再多机械素质也无法代替
嘿,各位老铁,今天咱们不聊参数,不吹配置,就来掏心窝子聊聊小鹏MONA M03,聊聊一个真实车主用它三天后的“心里话”。这位车主朋友,原本是冲着领克Z20去的,结果M03一改款加个Max,试驾了几次,直接“叛变”,定了辆502max版。现在开了三天,感受如何?结论是:虽然有些小遗憾,但“总体满意”,换车的话,大概率还是会选小鹏。
这话听起来有点意思,尤其对于咱们这些懂车的朋友来说。毕竟,现在车市上,动力、空间、配置,这些“硬素质”大家都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情绪价值”?这玩意儿摸不着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咱们每天开车的心情。小鹏M03,到底凭啥让这位车主觉得,这“情绪价值”比多几匹马力、多几寸空间还重要?
先说说选车那段经历。这位车主朋友也是“货比三家”的老手了,领克、极狐、奕派、海豹……一圈试驾下来,初锁定了领克。结果小鹏M03改款加了个Max,配置一下子上来了,他又去试了试,嘿,感觉不一样了。终,502max版成了他的菜。落地12万,没啥,但人家等车期间,官方因为物流问题耽误了一天,还主动补了5000积分,这“小细节”就挺加分,让人觉得“被重视”,这不就是情绪价值的一种体现吗?
三天深度体验,这位车主满意的是啥?是电耗管理。他特意晒了图,说就算每天24次10分钟自动通风、长时间停车开空调、还暴力驾驶,能耗也能“随随便便11能耗”。轻柔点开,单踏板模式一用,能耗还能压得更低。这车机大屏显示,近10km能耗8,50km能耗9.8,100km能耗10.4,虽然被他暴力驾驶拉高了平均数,但他坚信,再开几天,稳稳压到10以内。这种“省心”和“可掌控感”,对于每天通勤的朋友来说,是不是挺让人心里踏实?
再说说辅助驾驶。车主明确表示,城区智驾还处于“能用”阶段,大部分时间还得自己开。但有些快速路,开着智驾,能省不少精力,这“多花的一万块”感觉“值了”。高速智驾就更成熟了,除了遇到锥桶、改道得注意,其他都挺顺当。自动泊车、离车泊入,他也觉得挺好用,前提是车位线清晰,没障碍物。这种“解放双手”的体验,虽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用,但用上的那一刻,那种“科技感”、“轻松感”,是不是也直接提升了开车的“情绪价值”?
车主还特别提到了车机系统,流畅度很高,手机蓝牙钥匙方便。天玑系统App的智慧场景,让他觉得“可玩性很大”,自动通风、上车仪式感、安全带关联的舒适进入等等,这些“小功能”组合起来,确实能提升不少用车幸福感。他甚至“小小的”抱怨了一下,希望OTA能把车道级导航重新做出来,现在车机导航在复杂路口偶尔会“掉链子”,得靠小P(NGP)来“救场”。这种对产品“向上生长”的期待,也侧面说明了,智能配置带来的体验,在他心里有多重要。
当然,文章里也提到了不足。比如座椅太高,腿部空间被挤压,方向盘不能前后调,后排空间“不是不能坐,但也不舒服”。隔音方面,他觉得音乐一开大,风噪胎噪就“自动无视了”,但座椅通风、空调压缩机的声音有点大。操控上,前驱电车的“通病”在M03身上也有体现,急加速会挠胎、指向性一般。这些“机械素质”上的短板,车主也看在眼里。
但后,他为啥还是说“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M03”呢?因为在他看来,“科技智能带来的情绪价值,是再多机械素质也无法代替的”。这句话,我觉得点睛之笔啊!咱们买车,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很多时候买的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科技带来的“爽感”和“轻松感”。M03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它精准地抓住了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用L2辅助驾驶、不错的车机体验、实用的智慧场景,营造了一种“聪明、省心、好玩”的用车氛围。
这位车主还“展望”了一下,期待小鹏的新P7能“支棱”一点,多走运动路线。这说明啥?说明他心里还是有更高追求的,但当下,M03给他的满足感,已经足够让他“眼前一亮”。
所以啊,老铁们,选车真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把配置表里的数字加加减减就行。有时候,那种摸不着但能感受得到的“情绪价值”,那种科技带来的“智享感”,反而更能决定我们每天开车的幸福感。小鹏MONA M03,或许就在这方面,打了一个漂亮的“情感牌”。至于你,更看重啥?是硬邦邦的机械素质,还是软绵绵的智能体验?评论区里,咱们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