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车发布i8纯电SUV,顺带甩出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碰撞测试视频,瞬间引爆全网。视频里,理想i8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正面硬刚一辆8吨重卡,结果小车毫发无损,A、B、C柱纹丝不动,9个气囊全开,电池包滴水不漏,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还“乖巧”弹出。反观那辆重卡,四个车轮直接“起飞”,驾驶室像喝醉酒一样前倾,几乎要亲吻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甚至跟后面的货箱都“闹分家”了,活脱脱一出“卡车变形金刚”的搞笑剧。
这事儿一出,网友们那叫一个“炸锅”!眼尖的吃瓜群众立马扒出,视频里那辆“惨烈”的重卡,车标赫然是“乘龙卡车”。这下好了,乘龙卡车的抖音评论区瞬间沦陷,各种“不敢买了”、“这质量也太差了吧”的调侃铺天盖地。乘龙卡车也是个“暴脾气”,直接在评论区回怼:“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还阴阳怪气地问:“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样?”这波操作,直接把一场本该严肃的“汽车安全测试”,活生生变成了两家车企的“罗生门”大戏。
这出“撞车门”的背后,到底是谁在“秀”?
理想汽车方面迅速回应,表示这次“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程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进行测试认证。他们强调,试验场地、测试设备,甚至那辆“倒霉”的卡车,都是检测机构随机采购的,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中国汽研也出来“背书”,声称测试全过程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绝不会因为客户而刻意调节车辆参数。
然而,乘龙卡车所属的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可不买账。他们发布声明,直指理想汽车“使用特定场景测试,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和场景环境,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和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不仅“贬低公司品牌形象”,还“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这下,大家伙儿都看明白了,这哪是单纯的碰撞测试,分明是“营销套路”撞上了“品牌尊严”,还顺带把“行业标准”和“消费者信任”也给撞了个稀碎。
高管喊话“直播复测”是真透明还是又一波“流量密码”?:
面对汹涌的舆论,理想汽车的产品负责人“老汤哥Tango”和产品线负责人张骁也坐不住了,公开表示“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可以进行复测,甚至直播!”好家伙,这不就是把“吃瓜”群众的情绪直接点燃了吗?直播撞卡车?听着就刺激!这提议一出,网友们更是脑洞大开:
“求直播!最好是李想亲自上阵,坐车里感受一下!” (这届网友是真敢想啊!)
“建议直播时,卡车里也坐个假人,看看卡车司机的生存空间。” (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别光撞卡车了,什么时候直播撞个电线杆、撞个树,那才叫真实!” (生活中的“小意外”才是真考验!)
“要是直播撞了,结果卡车没事,理想i8散架了,那场面得多尴尬?” (这波反转,想想都刺激!)
这提议,是想用透明度赢回信任,还是又一个“制造热点”的营销大招呢?毕竟,汽车行业“直播测试”的“翻车”案例可不少。前有懂车帝“冬测”引发的“口水战”,后有阿维塔“风阻系数”的“罗生门”,每一次都赚足了眼球,但也让消费者对“测试”的真实性打上了问号。
汽车安全,别光“秀”肌肉,更要“硬”实力!
说白了,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安心。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老牌子,与其在营销上“整活儿”,不如把实打实的安全性能摆出来。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着玩的。
这次理想i8的“撞车门”事件,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内卷”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车企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剑走偏锋,搞出一些“极限测试”来博出位。但这种“秀肌肉”式的营销,一旦脱离了真实场景和行业规范,就很容易适得其反,不仅损害自身品牌形象,更会透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
所以,我的“疯狂”建议是:
与其搞什么“直播复测”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冒险”,不如把精力放在建立更透明、更权威的第三方测试体系上。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测试的详细参数、过程,以及真实数据,而不是被精心剪辑的“视觉魔术”所迷惑。
汽车安全,不是靠一场“秀”就能证明的,得靠每一次出行的平平安安,才能真正赢得大家的心。就像咱们广东人常说的,喝汤要喝老火靓汤,真材实料才能熬出好味道。汽车安全也是一样,不是靠一场“秀”就能证明的,得靠每一次出行的平平安安,才能真正赢得大家的心。所以啊,别光喊着直播了,拿出点真本事,让咱们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这才是YYDS!
最后,留个“灵魂拷问”:
如果真的直播复测,你觉得理想i8和乘龙卡车,谁会是下一个“变形金刚”?又或者,这出“大戏”最终会以怎样“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神预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