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小鹏X9的设计师,他们真敢想。
后轮转向这玩意儿,塞进一台五米三长的“大家伙”里,就为了让你在窄路上调头能潇洒一点。
听着是不是特牛?
可现实咣当一耳光抽过来:前八个月,就卖了一万出头,排在MPV销量榜的第18名。
这感觉就像你花重金请了个米其林三星大厨,结果他给你端上来一盘拍黄瓜,你说你这钱花得冤不冤?
所以说,造车这事儿,尤其是在中国,光有技术幻想是行不通的。
你得懂人情世故。
那谁懂呢?
榜一那位,腾势D9,卖了6万7千多台。
这车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未来科技感,但它把一个中年男人对家庭的所有想象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够大,能装下一家老小;用电,能省下几笔私房钱;挂着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心里踏实。
它就像你家楼下那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可能没什么惊喜,但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它永远都在。
这就得回头看看丰田赛那了。
去年还跟“理财产品”似的,加价等车是常态,销售牛气得跟什么似的。
今年呢?
冠军宝座被人一屁股坐了,就差了7000台。
这7000台的距离,不是发动机和电机的差距,是思维的差距。
丰田还在琢磨怎么把一个功能做到99分,国产对手们已经用一堆70分的功能,组合出了一个120分的体验。
当你还在强调“开不坏”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聊“好不好玩”了。
时代变了,大叔。
传祺M8更是憋屈。
想当年,它可是第一个敢站出来跟别克GL8掰手腕的国产MPV,也确实抢下来一大块地盘。
可现在呢,掉到第六,不上不下,卡在中间。
M8的问题在于,它太像一个“三好学生”了,各方面都均衡,但就是没啥特别的记忆点。
在这个新欢旧爱更迭比翻书还快的市场里,没特点,就等于隐形。
反倒是岚图梦想家,这哥们儿有点意思。
去年还半死不活的,今年突然就打了鸡血,冲进前三。
它就像那种突然开始混健身房的同事,几个月不见,再出现时已经一身腱子肉,让你刮目相看。
它的逆袭,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股子“豁出去”的劲儿,配置给你拉满,价格还比你想象得低一点,主打一个“卷死同行”。
所以你看,现在的中国MPV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对决了。
这背后是消费心理的博弈。
GL8的老炮儿地位还在,但更像是一种情怀消费,买它的人买的是过去十几年的商务记忆。
奥德赛、艾力绅这对“经济适用男”,在插电混动的大浪潮下,那点省油的本事已经不够看了。
至于理想MEGA,那更像是个行为艺术品,它成功地让所有人都讨论它,但掏钱的人却不多。
说白了,如今想卖好一台MPV,你得是个心理学家。
你得明白,那个最终掏钱的男人,他要的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
他要的是一个移动的“避风港”,能让他老婆孩子坐得舒服,能让爹妈岳父母有地方搁腿,偶尔还能自己一个人在车里抽根烟,发会儿呆。
所以,别再纠结什么技术路线了。
这场仗打到最后,拼的都是谁更懂中国家庭。
接下来这战况只会更惨烈,你觉得下一个被挤下牌桌的,会是谁?
评论区聊聊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