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0元起,水冷+ABS+TCS全系标配,顶配还带气囊减震和TFT投屏?飞鹰这次不是来凑数的,是来“掀桌子”的。
2025款飞鹰AX150一出,车圈炸锅。不是因为它多原创,而是这价格配上这配置,直接把150cc运动踏板的性价比卷到了新高度。尤其那句“全系标配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在7980元的入门级车型上就给你安排上,合资品牌看了都得抖三抖。更别提顶配Max版9480元,直接上TFT全彩仪表、气囊减震、智能启停、NFC解锁……这哪是国产踏板?这简直是“田忌赛马”,用降维打击的策略,杀进主流150cc战场。
作为骑过不少通勤踏板的老炮儿,我第一眼看到AX150,心里就嘀咕:这轮廓,怎么这么眼熟?没错,它确实高度借鉴了雅马哈Force 155的设计语言——棱角分明的车身、上翘的尾部、运动化的线条,甚至连裸把设计都如出一辙。但咱也别急着喷“抄袭”,在踏板圈,这种“致敬经典”的操作早就不新鲜了。关键是:你抄得像不像?用料跟不跟得上?价格能不能打?
飞鹰这次,抄得挺像,料也堆得狠,价格更是狠上加狠。
外观:运动是真运动,原创是真“借鉴”
先说观感。AX150一上街,运动感拉满。短小精悍的车身,1380mm轴距,整备质量才132kg,你在车流里钻来钻去,轻盈得像只猎豹。前脸大灯犀利,LED光源,夜间穿透力不错;尾灯是贯穿式设计,辨识度高,这年头没个贯穿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势力”。
六款配色——曙光白、星空灰、熔岩棕、暗夜黑、墨松绿、深海蓝,年轻、个性,拍照上镜。我个人偏爱墨松绿,低调中带点野性,适合不想太张扬但又不甘平庸的骑手。
但实话实说,它的原创度确实不高。从侧面轮廓到车尾造型,Force 155的影子太重。不过飞鹰也没藏着掖着,官方都默认这事儿了。问题来了:消费者真在乎吗?
我问过身边几位刚入坑的新手车友,他们说:“只要骑着爽、安全、便宜,长得像谁无所谓。”你看,对大多数通勤用户来说,实用性和性价比才是王道。飞鹰这波操作,精准拿捏了大众心理。
动力:两气门 vs 四气门,市区通勤谁更香?
全系搭载149cc单缸水冷发动机,这是个亮点。水冷在同价位150cc踏板里,本就不多见,多数对手还在用风冷或强制风冷,高温天气容易“开锅”。飞鹰直接上水冷,散热稳,动力输出持续性更好。
但有意思的是,标准版用的是两气门设计,Pro和Max版才升级到四气门。参数上,最大马力15匹,最大功率11kW/8250rpm,峰值扭矩14Nm/6500rpm,账面数据一致。但实际骑起来,差别还是有的。
我试驾过标准版和Max版。标准版在低转速区(3000-5000rpm)动力输出偏“肉”,适合佛系通勤;而Max版因为四气门结构,进排气效率更高,中低转响应更灵敏,起步轻快,红绿灯抢道更有信心。官方标称极速99km/h,实测市区80-90km/h巡航很稳,再往上加速乏力,毕竟定位不是高速巡航踏板。
这里插一句:Max版的“智能启停”功能,等红灯自动熄火,绿灯一拧就着,省油又安静。我实测早高峰堵车,油耗能压到2.3L/100km左右,11L油箱跑400km没问题。对上班族来说,这续航够用一周。
操控与安全:132kg+短轴距=灵活小钢炮
飞鹰AX150的操控,是我最想夸的点之一。132kg整备质量+1380mm短轴距,这组合在城市里就是“钻缝神器”。你在早高峰的电动车群里穿梭,一个侧身就过去了,停车挪车毫不费力。
座高750mm,对身高155cm以上的骑手都友好。我身高170cm,双脚能全脚掌着地,安全感十足。骑行三角偏运动前倾,手把略低,姿态有点像小跑车,长时间骑行脖子和手腕会有点累,但短途通勤完全OK。
硬件方面,前正置减震+后双枪弹簧(标准/Pro版)属于够用水平,过减速带能感觉到颠簸。但Max版升级为双气囊后减震,舒适性提升明显。我特意试了坑洼路面,Max版回弹更柔和,支撑性也更好,颠簸过滤得更干净。多花1500块,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骑行品质提升,值不值?看你的钱包和需求。
刹车系统,前后盘刹,前220mm单盘双活塞卡钳,后轮标准/Pro为单活塞,Max为双活塞。全系标配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这才是真正的“王炸”。
TCS这东西,很多人觉得“鸡肋”,但我在雨天试过——湿滑路面急加速,TCS能明显感觉到介入,后轮打滑被及时抑制,安全感爆棚。对于新手和女性骑手,TCS不是配置,是保命符。
智能与科技:Max版才是“完全体”
车机系统分版本:标准/Pro是单色液晶屏,显示时速、转速、油量、里程等基础信息,够用但不出彩。
Max版直接上TFT全彩液晶仪表,支持手机互联、导航投屏,高德地图直接甩到仪表上,不用低头看手机,安全性提升一大截。配合无钥匙启动+NFC手机解锁,科技感瞬间拉满。
我试了NFC解锁,手机往坐垫一贴,“嘀”一声就解锁,比传统钥匙方便太多。脉冲静音点火也挺有意思,启动时几乎没声音,不扰民,适合小区或早高峰。
USB充电口全系标配,这点好评。但前置物空间和座桶确实小——前置油箱设计导致前储物仓浅,座桶只能勉强塞一顶四分之三盔,全盔放不进。如果你通勤要带背包或买菜,这点得忍。
横向对比:同级谁更卷?
我们拉两款同级热门车型对比:
豪爵UHR150(约1.7万元起):品控稳、做工好,但价格高一截,配置没AX150激进,没TCS,没TFT,座高也更高(775mm)。飞鹰用一半价格,给了接近的体验,豪爵压力山大。
三阳DRG158(约1.8万元):性能更强,但价格贵太多,定位也更偏向运动。AX150赢在性价比和亲民座高。
雅马哈Force 155(海外约2.2万元):原型车,但国内没正式引进。飞鹰AX150几乎是它的“平替版”,价格只有三分之一。
所以你看,飞鹰不是要跟豪爵拼做工,也不是要跟三阳拼性能,它是用“降维打击”策略,用极致性价比切入市场。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爱死,有人犹豫
我采访了两位潜在用户:
小李,25岁,上班族:“7980元有水冷+ABS+TCS,还要啥自行车?我直接订了标准版,通勤代步够用了。”
老王,40岁,摩友:“外观太像Force了,心里过不去。而且新品牌,品控和售后能不能跟上?我再等等看。”
这代表了两种心态:实用派直接冲,品牌控还在观望。
未来前景:能卷出一片天吗?
飞鹰AX150的出现,说明国产踏板正在从“模仿”走向“超越”。它用极低门槛把高端配置下放,推动行业进步。但挑战也明显:品牌认知度不高,品控和服务网络有待验证。
它能不能成功?我觉得关键不在车,而在售后。如果飞鹰能建立起可靠的维修保养体系,AX150绝对有潜力成为“爆款神车”。
最后叨一句
飞鹰AX150,7980元起,不是完美车型,但绝对是“诚意之作”。它不靠情怀,不靠品牌,靠的是实打实的配置和价格,直击用户痛点。
你会为这份“性价比”买单吗?还是会因为外观或品牌犹豫?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150cc踏板,配置和品牌,哪个更重要?
我是言車MOTO,下次试驾见。安全骑行,快乐出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