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说实话,今年国庆我算是栽在电车上了。本来想着开电车回老家,既省油钱又环保,还能在亲戚面前秀一把“绿色出行”,结果没成想,半道上就被“充电”这事儿给绊住了,最后还在服务区的长椅上凑活了一夜——这事儿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9月30号下午,我从北京出发回河北老家,导航显示全程300多公里,满电出发按理说绰绰有余。可刚上京哈高速没一个小时,仪表盘就开始提醒“剩余电量不足50%”,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开充电APP查服务区充电桩,结果一看,前面两个服务区全是“排队中,预计等待2小时以上”。当时我还侥幸,想着“不至于吧,可能是APP延迟”,结果等我开到凌海服务区,才知道啥叫“现实给的耳光”。
刚进服务区停车场,就看见充电桩那片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个穿反光背心的大哥举着扩音器喊:“54号在不在?54号充电!55号准备!”我赶紧凑过去问,大哥头都没抬:“先去那边登记拿号,现在排到120多号了,预计等3个小时。”我当时就懵了,掏出手机一看,下午4点多,要是等3小时,充完电再开,到家不得半夜?
没办法,只能先拿号等着。找了个空位停好车,我才开始观察周围的“难兄难弟”:旁边一个大叔从后备箱里拽出折叠床,往充电桩旁边的空地上一铺,说“反正等着也是等着,先眯会儿”;斜对面一个阿姨更绝,居然带了小电煮锅,在服务区的接水处煮起了泡面,香味儿飘过来的时候,我肚子都跟着叫;还有一对小情侣,俩人搬了个小马扎,靠在车边刷手机,时不时抬头看看喊号的大哥,那眼神,跟盼着开奖似的。
我跟旁边大叔聊了两句,他说自己从沈阳过来,要去天津走亲戚,早上8点就上高速了,这已经是第三个服务区了,前两个要么没桩,要么排队更久。“你说咱开电车图啥?平时在市里开挺方便,一到节假日跑高速就掉链子。”大叔叹口气,把外套往身上裹了裹,“昨晚我朋友在京港澳高速的涿州服务区,还因为抢充电桩差点跟人吵起来,后来还是工作人员过来调解的——你说这叫啥事儿,好好的假期,全耗在充电上了。”
这话我太认同了。等号的时候,我刷到不少网友吐槽,有人说“充电1小时,排队3小时,国庆7天假,2天在路上等充电”,还有人调侃“能不能发明一种液体,几分钟加满跑几百公里?”一开始我也觉得又气又好笑,可越等越冷静,慢慢琢磨出点不一样的味儿来——这充电难,真不是“电车不行”,也不是“车主矫情”,而是新能源发展到现在,绕不开的“成长痛”。
首先咱得说句公道话,服务区不是没努力。我问过凌海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平时服务区的8个充电桩根本用不完,可一到节假日,车流量翻了三四倍,临时加了2个移动充电桩,还是不够用。“我们也想多装,但平时没人用,装多了也是浪费;可假期不够用,总不能为了几天假期,把整个服务区都改成充电桩吧?”工作人员也很无奈,手里的登记本记了满满几页,“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没停过,我们轮班守着喊号,嗓子都快哑了。”
再说说咱们车主自己。我反思了一下,这次之所以这么被动,就是因为没提前规划。出发前我光想着满电够不够,没查每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排队情况,也没算好出发时间——后来才知道,很多人都想着“10月1号零点下高速免费”,所以9月30号晚上全扎堆上高速,充电桩自然就不够用了。就像旁边那个阿姨说的:“平时咱开电车都知道避开高峰充电,咋一到节假日就忘了呢?还是自己大意了。”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基础设施没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国家电网不是说了吗,今年国庆全国超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满负荷工作——这背后是啥?是最近几年电车销量蹭蹭涨,可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尤其是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没跟上。而且很多充电桩还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比如主干高速服务区桩多,支线高速桩少;东部地区桩多,中西部地区桩少,一到假期大家都往一条路上挤,能不堵吗?
有人说“开电车跑高速就是自找罪受”,我不认同。咱得承认,电车是未来的趋势,环保、省钱,平时用着是真方便。这次充电难,更像是一次“压力测试”,把新能源发展里的短板暴露出来了——而暴露问题,总比捂着问题强。
那当下咋缓解燃眉之急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服务区可以搞“动态调配”,比如假期前提前调配移动充电桩,或者跟周边的充电桩运营商合作,开通“接驳车”,拉车主去附近的充电站充电;二是充电APP可以做得更“贴心”,比如实时显示每个服务区的排队时长、预计充电时间,甚至能在线预约,避免大家跑空;三是咱们车主也得“聪明点”,提前查好路线,尽量错峰出行,比如早出发半天,或者避开10月1号零点的免费高峰,别都扎堆在一块儿。
我等到晚上7点多,终于叫到我的号了。充上电的时候,我看着服务区里还在排队的人,突然觉得有点感慨——虽然这次遭了罪,但我还是没后悔开电车。因为我知道,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当年汽车刚出来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加油站;手机刚普及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信号塔。现在的充电难,只是暂时的,等基础设施跟上了,规划更合理了,总有一天,我们开电车跑高速,也能像加油一样方便。
那天晚上我充完电,已经快9点了,到家的时候亲戚都睡了,可我心里反倒踏实了。我把自己的经历发了朋友圈,没想到好多人评论说“我也遇到了”,还有人分享自己的避坑经验——你看,大家都在经历这个过程,也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啊,国庆电车充电难,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而是新能源发展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它提醒我们,发展新能源不能只看销量,更要关注“最后一公里”的体验;也告诉我们,任何新趋势的到来,都需要大家一起包容、一起努力。下次再开电车跑高速,我肯定会提前做好规划,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充电桩、更顺畅的充电体验——毕竟,谁不想舒舒服服地带着家人,开着环保的电车,去看更远的风景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