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

今天,把那台陪我走了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给送走了。车位上,换成了崭新的问界M7。说实话,这感觉有点像一段久远的恋情,激情时期热烈如火,后来慢慢变得平淡甚至有点麻木。好在还可以理智地说:祝你幸福。

我提车那会,挺不容易的。算是第一批国产电动车的韭菜之一吧。记得当时,极简风格勾得我心痒,真喜欢那一大片干净利落的大屏,几乎不用操作任何物理按钮,任何调节都直接在屏幕上点点点。你说,方便不?说不上,反正我当时觉得很酷。单踏板设计,完全没油门刹车档杆,手感就是不同。开起来特别有一种车跟我融为一体,不用多想的感觉,尤其在堵车时,整个车像个静音的伴侣,静静陪你。

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有驾

电费?便宜到让我觉得自己都在偷跑。大概每公里一毛几,开到觉得多花点电,算了,全都变成了享受。你说,省钱?还真是,几千块的保养,无非就换空气滤芯、过滤清洗几下,几乎不用担心维修成本。一开始,把它当成生活的助手,觉得挺幸福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很快就发现,这份快乐有点假。没细想过,甜蜜的背后,小问题不断冒出来。比如它的语音助手,发声慢、反应迟钝。有次我说帮我导航到公司,它竟然扯出一堆我压根没在意的系统维护信息。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我调试软件时的截图,那个界面和语音识别实在不匹配,显得特别落后。

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有驾

唉,笑归笑,这也是个硬伤。每次开车,要么语音问半天,它答非所问;要么信号不好时,导航突然黑屏,把人吓一跳。傅老师说:这是智能,慢慢就惯了——但你说,他那么个大屏幕,反应速度还不如手机快,难不成还要学会等一等?这让我觉得,技术还得更进一步,不然用着真闹心。

对比别的同价位车,毛豆Y的配置其实不差(样本少,估算一哈),但调校和细节体验就差点意思。就我身边的几个朋友:他们的续航稳定性略高,配置也更智能一些。比如某款国产车,除了续航还贴心做了智能提醒,甚至能识别用车惯,调节能耗。你这种东西,真不是光数据能说明白的。你陪它长时间,才看出各种小细节。

说到续航。高速跑跑,110公里开到150公里电跑完了。跑了7万公里,总共算下来,电池衰减了差不多十几度,从77更到66。感觉就像是一个老友,渐渐变得脆弱。大概每200公里左右,就得找个充电桩歇歇脚,尤其夏天热得像烤箱,充电还得等待半小时,心里就嘀咕:真要走长途,还是那些公共充电站靠谱,别在高速上排队充电,费时间还闹心。

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有驾

(这话题往后跳个弯)但你知道,我一向偏爱实用主义。高速上排队?真是脑袋门前数羊式的蠢事。凭我这点经验:随便找个高速出口,三公里内就有不少快充桩,随到随充。只是,充电的过程,有时候真的像场智力竞赛——你突然想,要不就搭顺风车去玩玩。这也让我觉得,所谓的续航焦虑,其实是人人自己设的陷阱。(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它的傻点,真的是让我上头。有次开着,它突然死机,屏幕黑了,你就知道这车在拒绝你。在哪个连接件掉了——我还真没细想过,是不是零件的耐久性低,或是车主自己太马虎。那天,我试着拆了一下后备箱,突然发现一个卡扣松了,调了半天才装好。你说,退一万步,它科技越发达,出故障的概率是不是也越高?这也是个奇怪的点。

有人说,纯电不适合长途,尤其是我那兄弟,他一说,充电桩都被占用,能想象那场景不?我倒觉得,现代交通网还是对我们这代人越来越友好了。只像那次我在高速上特意下个出口,找不到急用充电桩,心里有点烦。折腾半天,还是在后面的休息区,冲了个电。

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有驾

(其实我还挺纠结的)这四年多,7万公里,用一句话总结:它像个极端的偏科生。聪明时,能省下很多钱,纯粹、干净、开起来顺手。烦的时候,那些笨点和Bug就像无形的绊脚石。你说,它是不是也像人一样:一边迷恋它的省钱,一边被它愚笨折磨?嗯,算了,又不是第一次买车,早就知道电车的短板,也惯了。

卖掉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点难受,折旧算下来,心疼。那是第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科技玩具。说实话,未来我还真不知道要不要换个更智能、更靠谱的。只这个陪伴已经够久了。江湖再见,毛豆,说不定哪天,还会在某个车市遇到它的后辈。

今天把陪伴我四年七个月的毛豆Y送走了,车位换成了全新的问界M7,感慨这一场从激情到平淡的充电恋情终于告一段落-有驾

你们觉得,未来的车,会变得更会说话吗?还是,还得我上阵,自己琢磨这个傻不傻的科技世界。或者,真的像有人说的:车就是个工具,就看我们怎么用它。这,也许,是个有趣的讨论。谁知道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