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僮陪朋友去买二手车,看到一辆2020款的雅阁,卖家信誓旦旦说是"顶配"。但小僮仔细一看,这车连座椅加热都没有,明显是个中配。朋友惊讶地问:"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其实啊,分辨高低配车型有诀窍,今天小僮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01 轮毂里的大学问
上周在小区停车场,小僮看到两辆同款大众迈腾停在一起。一辆配着18寸双色轮毂,另一辆是16寸单色轮毂,档次差距一目了然。
高配车的轮毂有几个明显特征:
尺寸通常在18寸以上
采用多辐条或双色设计
搭配低扁平比性能胎
轮毂中心盖带品牌logo
而低配车往往用:
16-17寸小轮毂
单色简单造型
厚胎壁舒适胎
可能还是钢圈加塑料盖
小僮认识一个改装店老板,他说很多车主为了面子,专门把低配车轮毂改成高配样式。但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原厂高配轮毂的做工和重量都是仿品比不了的。
02 车灯里的科技含量
去年冬天,小僮夜间开车走山路,前面一辆低配轩逸的卤素灯昏黄暗淡,差点错过转弯路口。而后面跟来的一辆高配奥迪,LED大灯把整条路照得如同白昼。
高配车灯的特点:
LED或激光大灯
自动远近光切换
动态转向辅助
延时关闭功能
低配车灯通常是:
普通卤素灯泡
手动调节高度
无自动功能
亮度差寿命短
4S店的销售告诉小僮,现在很多车企把矩阵式LED大灯作为高配专属,一套灯组造价就要上万元,比低配的卤素灯贵十几倍!
03 坐进车内摸一摸
记得小僮第一次坐进朋友新买的低配卡罗拉,整个中控台硬邦邦的塑料感扑面而来。而后来试驾的高配凯美瑞,触手可及的都是软性材质。
高配车的内饰特征:
中控台软质包裹
真皮或仿皮座椅
金属/木纹装饰条
多色氛围灯
低配车的内饰往往是:
硬塑料中控台
织物座椅
无装饰条
单色简陋照明
小僮有个做汽车内饰的朋友说,现在很多车企为了节省成本,连车门扶手都用硬塑料,只有高配车型才会用软质材料包裹。
04 中控屏幕暗藏玄机
上个月小僮试驾了两款CR-V,低配版的中控屏只有7寸,反应迟钝得像十年前的山寨平板。而高配版的10.2寸屏,操作流畅度堪比iPad。
高配车的中控系统:
大尺寸触摸屏
支持CarPlay
360度全景影像
语音控制系统
低配车的中控通常是:
小尺寸电阻屏
基础收音机功能
倒车雷达显示
无智能互联
汽车电子工程师告诉小僮,高配车的中控系统芯片性能往往是低配车的3-5倍,成本差距能达到数千元。
05 座椅调节见真章
小僮表姐买了辆低配奔驰,每次换人开车都要手动调半天座椅。而同小区王叔的高配宝马,三组记忆功能一键到位。
高配座椅的配置:
电动多向调节
座椅记忆功能
加热/通风
按摩功能
低配座椅往往是:
手动前后调节
无高度调节
布艺材质
无附加功能
汽车设计师透露,现在很多车企把电动座椅作为区分高低配的关键配置,因为这套系统成本要高出2000-5000元。
06 天窗大小定高低
去年夏天,小僮坐朋友的低配朗逸,那个小天窗小得可怜。而试驾的高配帕萨特,全景天窗让车内通透明亮。
高配天窗的特点:
全景式设计
电动遮阳帘
防夹功能
雨天自动关闭
低配天窗通常是:
普通小天窗
手动遮阳板
基础开闭功能
无智能控制
汽车玻璃供应商表示,全景天窗的成本是普通天窗的3倍以上,而且对车身刚性要求更高,所以车企都把它放在高配车型上。
07 这些隐藏配置更关键
除了看得见的配置,高低配车型在一些安全科技上差距更大:
驾驶辅助系统:
高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
低配:可能只有ABS+EBD
舒适配置:
高配:无钥匙进入、电动尾门、HUD
低配:传统钥匙、手动尾门
音响系统:
高配:品牌音响,8-12个扬声器
低配:普通音响,4-6个喇叭
二手车商老李告诉小僮,很多买家只看外观配置,却忽略了这些看不见的差异,结果买了低配车后悔莫及。
08 买高配还是低配?
经过多年观察,小僮总结出几个选购建议:
适合买高配的情况:
打算长期使用(5年以上)
经常跑长途高速
对舒适性要求高
预算充足
适合买低配的情况:
短期使用(3年内换车)
主要城市代步
追求性价比
预算有限
汽车金融专家建议,如果预算紧张,与其咬牙上高配,不如选择低配+选装关键配置,这样更划算。
小僮
选车箴言
高低配置差异大,
火眼金睛辨真假。
轮毂灯组内饰件,
细节之处见高下。
记住,买车不要只看价格,更要看配置是否适合自己。毕竟一辆车要陪伴你好几年,选对了才能开得舒心。你现在开的爱车是高配还是低配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车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