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下架来得又快又狠,而且一锤定音——超标车型彻底清零,电动车行业要重新洗牌了。
过去三个月里,全国都在打“价格战”,经销商拼命甩库存,但“旧国标”这颗定时炸弹始终藏在地板下。工信部早就放话:9 月 1 日之后所有新车必须符合最高时速 25 km/h、塑料件占比≤5.5% 的硬指标,11 月 30 日连卖都不准卖。头部品牌觉得还有缓冲,于是疯狂压货、偷偷提速、把 72V 32Ah 的大电池塞进标称 48V 24Ah 的壳子里,想蒙混过关。结果监管突击抽检,直接把这家日销量曾破 2 万辆、门店数超过 3800 家的“知名品牌”从各大电商平台一锅端,连线下也被勒令封停库存。经销商叫苦,车主却拍手:终于有人把“马儿跑得快,还不喂草”的套路拆穿了。
先把产品账本翻给你看。被点名的主力车型“X-MAX Pro”官方宣称极速 38 km/h,零电压降功率 1200 W,续航 120 km。听着诱人,但是新国标红线摆在那儿:速度一旦超过 25 km/h,电机必须断电,而且额定功率不得大于 400 W。就算它再怎么喊“骑行体验”,都属于赤裸裸的超标。更离谱的是,它把 72V 32Ah 电池硬写成 48V 24Ah,靠的是 APP 里一行“定制固件”。解锁后电池输出电压直接飙到 80V,大街上呼啸而过,你说这不是套娃是什么?
尺寸也偏大。整车质量 78 kg,而国标给出的上限是 55 kg;车架使用大面积注塑包覆,塑料件质量占整车 9.2%,几乎翻倍。连脚蹬子都被他们取消,直接改脚踏板造型,想钻“非自行车”空子。
为什么说这次下架是行业破局?先看市场盘子。2024 全年电动车销量大约 5000 万辆,其中旧国标车型占去一半;再对比一下竞品:雅迪 G5 今年已更新到“G5 Lite 国标版”,极速锁 25 km/h,功率 400 W,售价 5699 元;九号 A30C 国标版补贴后到手 1299 元,纯电续航 45 km。同价位的合规车已经做到了“该有的都有”,还额外送两年 OTA 升级和定位防盗。被下架的这家却在同档位收你 6299 元,还声称“性能碾压”。比它便宜的都没它超标,比它贵的直接合法上牌,这差价到底图什么?
再横向掰一掰三电系统。合规车型普遍使用 48V 24Ah 锂电,能量密度 400 Wh 左右,满电实测续航 50~60 km;它搞个 72V 32Ah,电芯温升高、电池仓散热差,一脚电门下去峰值电流 35 A,电机线圈温度冲到 110℃。短期爽,长期直接掉电、鼓包、甚至起火。记住一句话:高压大电流在小尺寸车架里就是定时炸弹。
智能座舱也吹得玄乎。官方说支持“车机 OTA”,可拆解后发现只是把普通 BLE 模块刷上云端固件,功能无非是远程上锁和电量查询。反观九号的新固件,已经能做到 OTA 调校能量回收曲线、车辆故障自诊断。同样 OTA,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说到底,价格才是所有噱头的终极判官。合规国标车目前市场均价 3000~5500 元,补贴后普遍能再降 300~800 元;而这家超标品牌为了维持利润,不但不降,反而把上一批库存加价 500 元 卖“最后的性能版”。可政策铁拳一下来,门店瞬间停业,经销商手里压着 上万台不能卖的车,只能自行拆电池、拆控制器当零件回血,消费者连召回公告都没等到。
技术层面再狠一点。国标要求整车必须预留号牌安装位和后视镜;它为了追求“赛博感”把后视镜取消,号牌架做成选装,结果大批车辆无法上牌。要知道,没牌不但上路被扣车,连保险都买不了,一旦出事故谁来兜底?
我试骑过不止一次超标车,不能说不好骑,但那种“飘”的感觉全靠过剩动力吊着。当速度突破 35 km/h,短轴距+小轮径让车头抖动明显,紧急制动只有前碟后鼓,百次测试平均刹停距离 5.3 m。合规车因为速度低,两米多就稳稳停住。安全账单摆这儿,谁还觉得“超标才好”?
而且别忘了 OTA 和售后。新国标把“动态通信功能”写进条款,就是让厂家随时推送限速、固件更新、防盗升级。头部品牌已经给用户配 3 年免费流量,这家被下架的车却连服务器都外包给第三方。一旦平台关停,APP 形同虚设,你买的可是“智能”电动车,不是一次性玩具。
所以把话放这儿:这次全面下架,既是政策刚性,也是市场自净。以后想在街头飙到 40 km/h,你可以去买轻便摩托或者换四轮新能源,但挂“电动自行车”牌子却想开性能外挂,抱歉,时代不允许了。
问题抛给你:当合法国标车已经做到续航 60 km、价格 3000 多、防盗 OTA 全都有,你还会为超标的“速度幻觉”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