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要说咱们国家哪个行业发展得最快、最热闹,那新能源汽车肯定是排得上号的。
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咱们老百姓也看着高兴,觉得中国汽车真的要站起来了。
可就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里,出了一个让人听了直摇头的事,主角叫“拜腾汽车”。
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还记得,当年可是被捧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号称是“中国的特斯拉”,结果呢?
拿着投资人给的84亿真金白银,愣是没造出一辆能卖给普通人的量产车,最后公司黄了,钱也烧光了,还被央视点名批评,说它打着造车的旗号瞎折腾。
这事儿听着就蹊跷,一个被各路大佬看好、风光无限的明星企业,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这84亿的巨款,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烧”没的?
这背后的故事,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把时间倒回几年,看看拜腾刚出场的时候,那阵势有多大。
它的两个主要创始人,都是德国来的汽车专家,一个叫毕福康,是宝马i8这款传奇跑车的主要负责人,人称“i8之父”;另一个叫戴雷,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当过英菲尼迪中国区的总经理,特别懂中国市场。
你想想,一个顶级技术大牛,加一个顶级市场高手,这组合听着就让人觉得靠谱。
再看给他们投钱的都是谁,一汽集团、宁德时代、腾讯,这些可都是咱们国家汽车界、电池界和互联网界的顶梁柱。
有钱、有人、有技术背景,拜腾可以说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他们在国外的车展上亮相,拿出来的概念车M-Byte,最吸引人的就是车里那块48英寸的超大屏幕,从主驾驶一直连到副驾驶,跟个电影院屏幕似的,当时就把所有人都看呆了。
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夸,说这是来自未来的汽车,订单一下子就收到了第二年。
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拜得这阵势,别说造车了,造火箭估计都有人信。
可谁也没想到,这艘看起来无比豪华的巨轮,从一开始就没把航向对准正道。
问题就出在花钱上。
咱们普通人理解,公司拿了这么多钱,肯定是赶紧投入研发,把产品做好做扎实。
拜腾偏不,他们的钱,花得让人匪夷所思。
就拿最关键的技术来说,一辆智能电动车,最核心的部分是啥?
是它的“大脑”,专业术语叫“整车控制器”。
这东西管着电池、电机,协调着车上所有的电子设备,是整辆车的神经中枢。
这么要命的东西,按理说必须得自己牢牢掌握在手里。
拜腾是怎么干的呢?
他们直接把这个活儿外包给了德国的博世公司,花了多少钱?
9800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
行内人说,同样的东西,正常市场价最多也就三四百万,拜腾硬是花了二十多倍的价钱去买。
这就好比你自己开个饭馆,最核心的菜谱和后厨技术,你不自己钻研,反而花天价去买别人的,这生意还怎么做?
从这一步开始,就注定了拜腾只是个“组装厂”,没有自己的灵魂。
核心技术上这么“大方”,日常开销上就更是奢侈得没边了。
根据后来媒体的报道,拜腾在北美的办公室,三百多号人,光是半年吃零食的钱,就花掉了7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几千万。
这哪是上班,简直是开派对。
公司高管们更是讲究,穿的是法国定制的西装,用的名片一盒就要上千块,出国开个会,必须得坐头等舱甚至是公务机。
这种花钱如流水的做派,和他们工厂里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高管们享受着奢华生活的时候,南京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却在深夜加班后啃着方便面,连出差的费用都得自己先垫着。
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是勒紧裤腰带。
一个公司的资源,没有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而是被这种虚荣和排场大量消耗掉,根基早就被蛀空了。
到了2020年初,问题全面爆发,公司连工厂的电费都交不起了,这在制造业里是件很要命的事。
供应商一看这情况,也都不干了,宁德时代停止供应电池,博世也冻结了项目。
一环扣一环,整个链条彻底断裂了。
最终,压垮拜腾的,不是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而是它自己从根上就错了。
它把造车这件需要脚踏实地、精打细算的系统工程,当成了一场资本游戏,以为只要有钱、有名人站台、会讲故事,就能成功。
他们把钱挥霍在零食和排场上,却舍不得投入真金白银去啃硬骨头,去搞核心技术研发。
当资本的热情退去,钱烧完了,它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后来,咱们的代工巨头富士康也想拉它一把,带着技术和资金入场,可合作了半年,人家一看这摊子实在扶不起来,果断就撤了。
最后的结局,就是南京的生产基地被政府收回,公司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彻底凉了。
那辆曾经惊艳了世界的M-Byte,也永远地停在了PPT和样车阶段。
拜腾的故事,虽然听着让人觉得荒唐,但它用84亿的代价,给咱们所有人都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那就是,无论在哪个行业,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光靠资本和营销是走不远的。
企业要想活下来,活得好,最终还得靠实打实的技术和产品。
你看人家蔚来汽车,在最困难、濒临破产的时候,就是靠着自己死磕出来的换电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硬是挺了过来,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再看华为,为什么能在那么极限的外部打压下依然屹立不倒?
就是因为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搞研发,有了自己的海思芯片这样的“备胎”。
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资本是燃料,能让企业跑起来,但技术才是发动机,决定了企业能跑多远、跑多久。
如今的市场也越来越清醒,咱们老百姓买东西也越来越看重真材实料,那些只会讲故事、玩概念的企业,迟早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
这世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能让一个企业真正强大的,永远是那些看不见的、藏在产品里的真功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