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相信不少骑电动车、三轮车和摩托车的朋友们,心里都有些七上八下的。
各种关于“新规矩”的消息在手机里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从某个日子起就要全国统一严查,还总结出了“两禁止、三严查、四注意”之类的说法,听着就让人觉得紧张。
大家都在问,这以后车子还能不能好好骑了?
是不是动不动就要被罚款扣车?
咱们的生活出行会不会变得特别麻烦?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最平常、最实在的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聊个透彻,让大家心里都亮堂起来,以后出门骑车也能更安心。
首先,咱们得把一个最大的误会给解开。
很多消息都说,国家要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突然实施一个全新的、覆盖全国的管理条例。
其实这个说法不完全准确,也正是这种说法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
真实的情况是,国家对电动车、三轮车这些车辆的管理,一直是一个在不断完善和收紧的过程,并不是某一天突然从天而降一部新法律。
我们现在感受到的“管理变严了”,主要是因为全国各地都在下大力气,去严格执行那些其实已经发布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早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平时总听到的“新国标”。
所以,这更像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总动员”,目标就是要把过去那些管理上的模糊地带、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彻底地、统一地规范起来。
而这一切的核心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两个字——安全。
这个理由一点也不空洞,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因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都超过八千人,受伤的更是数以万计。
这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所以说,管理越来越严,这阵风是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吹起来的,是件好事。
那么,咱们普通人最应该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明白自己每天骑的这辆车,在法律上到底算是个什么“身份”。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的车要不要上牌、上什么牌,以及你骑车到底需不需要驾驶证。
这也是很多人最容易糊涂的地方。
按照现在的标准,车辆的身份主要看几个硬性指标。
如果你的车,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加上电池不超过55公斤,电机的功率不大于400瓦,并且还带有人力骑行的脚踏板,那么恭喜你,你的这辆车属于“电动自行车”,在法律上被归为非机动车。
你只需要去当地的车管部门,给它上一个绿颜色或者蓝颜色的非机动车牌照,就可以合法上路了,骑行这种车是不需要驾驶证的。
但是,如果你的车,速度能够轻松超过25公里每小时,或者外观看起来就像一辆小踏板摩托车,没有脚踏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时速在25到50公里之间的,被称为“电动轻便摩托车”;时速能超过50公里的,则叫“电动摩托车”。
这两类车,连同我们常见的电动三轮车,在法律上都属于机动车的范畴。
这就意味着,它们必须像汽车一样,去上黄色的机动车牌照,并且驾驶的人也必须持有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骑电动轻便摩托车需要F证,骑电动摩托车需要E证,而开电动三轮车则需要D证。
所以,现在交管部门在路上严查的“无牌无证”,查的就是这个。
如果你骑着一辆实际上属于机动车的电动车,却没有上黄色牌照,或者你本人没有考取对应的驾照,那就等同于“无牌无证驾驶机动车”,这个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一旦被查处,面临的就是扣车和高额罚款。
搞清楚了车的身份,第二个要坚决杜绝的就是非法改装。
有些车主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会偷偷找人拆除车辆出厂时安装的限速装置,让一辆原本设计时速25公里的车能跑到四五十公里。
还有的为了增加续航,私自加装更大容量的电池,或者为了夏天防晒、冬天防风,在车上加装尺寸夸张的遮阳伞和挡风被。
这些行为看似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实际上是把安全抛在了脑后。
你想想,一辆车的刹车系统、车身骨架、轮胎,都是根据它的设计时速来匹配的。
你强行提高了速度,遇到紧急情况时,原厂的刹车还能刹得住吗?
车架能承受住高速行驶带来的冲击力吗?
而那个巨大的遮阳伞,在遇到横风时,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平衡,可能直接导致翻车,同时也会遮挡你的视线,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新规严格禁止这些非法改装行为,一旦在路上被发现,车主不仅会面临罚款,还会被强制要求将车辆恢复到出厂时的原状。
除了车辆本身的问题,我们在日常骑行中的一些坏习惯,也是现在交管部门严查的重点。
比如超速行驶,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速度限制,这是为了保证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骑车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应对突发状况。
违规载人载物也是一样,电动自行车按规定通常只能搭载一名十二周岁以下的儿童,并且需要使用安全座椅。
你多带一个成年人,车辆的重心就变了,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极大地增加了事故风险。
货运三轮车严禁载人,这也是铁的纪律。
最最严重的一条,就是酒后驾驶。
很多人有个非常危险的错误观念,觉得喝了点酒,不敢开车,骑个电动车总没问题。
这是大错特错!
酒精会麻痹你的神经,降低你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同样危险。
如果你骑的是需要驾照的电动摩托车,那么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和汽车是完全一样的,醉酒驾驶更是要承担刑事责任,会留下伴随一生的案底。
最后,除了遵守这些外部的规定,我们自己也要养成一些保障安全的好习惯。
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定期给车辆做个“体检”,检查一下刹车是否灵敏、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灯光是否完好。
骑车和坐车时,一定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并且要系好下颚的带子,它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在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不闯红灯,不逆行,在路口多观察、多等待,不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和钢铁铸成的汽车抢时间。
对于那些属于机动车的电动摩托车和三轮车来说,购买交强险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而对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也强烈建议大家花几十块钱,购买一份第三者责任险。
这笔小小的投入,可以在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你减轻巨大的经济负担,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一份重要的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