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话题特别火,就是华为和北汽联手要搞个新品牌,叫“享界”,传闻里有款车叫H5,直接打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华为汽车”的旗号,甚至有人预测它能做到一个月卖出去五万台。
好家伙,一个月五万台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把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明星车型都给比下去了,直接就是奔着销冠去的。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激动,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到底是板上钉钉的未来,还是大家伙儿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台车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台所谓的“享界H5”到底是个啥样的车。
根据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它瞄准的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那个市场。
你看它的尺寸,车长差不多四米八,轴距两米八多,这个大小可以说是刚刚好。
在城里开,停车、拐弯不会觉得像开船一样笨重;周末想带上老婆孩子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出门,后排空间也足够用,不会觉得挤得慌。
它不像那些大车那么贵,也不像小车那么不实用,正好卡在了咱们中国家庭最喜欢、也最需要的一个尺寸上。
再看它的动力,这就更体现出华为的“精明”了。
它准备了两种方案让你选:一种是增程版,一种是纯电版。
这是什么意思呢?
纯电版好理解,就是跟手机一样,用电跑,回家充电,日常上下班开,电费比油钱便宜太多了,特别省。
但很多人担心啊,万一要出个远门,去个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半路上找不到充电桩或者排队充电怎么办?
这就是“续航焦虑”。
增程版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它本质上也是用电机驱动车轮,开起来和电车一样安静、提速快,但车上多了一个小小的汽油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而是像个“随身充电宝”,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它就启动起来发电,让你能继续跑。
这样一来,你平时在城里就用电,省钱;出远门就烧点油发电,完全没有续航焦虑,想去哪就去哪。
这种设计,对于咱们中国这种幅员辽阔、各地充电设施还不均衡的国情来说,简直是太对胃口了。
当然,这台车最大的王牌,还得是“华为”这两个字。
现在的华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可不只是个卖手机的了。
一提起来,大家想到的就是技术牛、有骨气、是咱们中国的骄傲。
这种信任感是非常强大的。
之前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7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一款本来卖得平平无奇的车,经过华为从里到外的技术加持和渠道推广,一下子就活了,每个月卖两三万台,创造了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现在,华为要把这套成功的经验,复制到一台价格更亲民、更多年轻人能够得着的车上,你想想那个吸引力有多大?
特别是它的智能化水平,这可以说是对同价位的传统合资车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
文章里提到,这车标配华为的ADS智能驾驶系统。
你可能对这个名词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套能帮你开车的系统。
比如在高速上,它可以自己保持车道、自己控制速度、甚至自己超车,能大大减轻长途开车的疲劳。
最厉害的是,它把这个功能分成了两个等级,基础版是标配,不收你钱,这已经比很多二十万级别的丰田、本田、大众车上的那个“半吊子”辅助驾驶强太多了。
如果你还不满足,想要更高级的,能在市区复杂路况下也帮你开的“顶级版本”,那你再加钱选装那个带激光雷达的就行。
这么一来,既控制了入门版的价格,让大家觉得“哇,这么便宜就能用上华为智驾”,又给追求高科技的人提供了选择。
这种做法,实在是高明。
还有那个鸿蒙智能座舱,用过华为手机的人都知道,那个流畅度、那个生态互联,体验非常好。
导航信息能从手机上无缝地转到车机大屏幕上,车里听的歌能和家里的音响连上,这种万物互联的感觉,是传统车企给不了的。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车已经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了,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在这方面,华为可以说是直接抓住了时代脉搏。
那么,有了这么好的产品,是不是就一定能月销五万台呢?
这就要看它的对手和市场环境了。
文章里有个观点说得特别对,它的主要对手,其实不是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而是那些卖了好多年的传统燃油车。
你想想,现在你揣着二十万左右的预算去买车,一边是台技术有点老旧、车机卡顿、内饰平平无奇的合资燃油SUV,另一边是这台享界H5,外观时尚、内饰科技感十足、车机像手机一样流畅,还能帮你开车,用车成本还低。
对于越来越懂车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道选择题其实并不难做。
享界H5要做的,就是从丰田RAV4、本田CR-V这些老牌霸主手里,硬生生把客户抢过来。
而且,卖车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还得让大家能方便地买到车。
消息里说,现在想加盟成为享界经销商的已经超过了一千家。
这说明什么?
说明渠道商们比我们普通消费者看得更远,他们是真金白银地看好这台车的未来。
这一千多家店,就像一张大网,能迅速铺到全国各地,不管你是在一线大城市,还是在三四线小城,都能在家门口看到、摸到、试驾到这台车。
这对于一款新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话说回来,月销五万的目标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生产。
订单再多,车造不出来也是白搭,这就是所谓的“产能地狱”。
北汽作为老牌车企,生产能力是有的,但要在一个月内保质保量地造出五万台车,对生产线和供应链都是巨大的考验。
万一刚上市就因为交付慢、或者出现一些小毛病,那对口碑的打击可是致命的。
其次就是定价,这是临门一脚,也是最关键的一脚。
价格定高了,所谓的“年轻人第一台”就成了句空话;定低了,虽然好卖,但企业不赚钱,也难以持续发展。
如何找到那个既能引爆市场,又能保证利润的黄金价位,将是华为和北汽团队智慧的终极考验。
如果最终主销车型的价格能稳定在二十万上下,那它真的有可能成为一条“鲶鱼”,彻底搅动整个汽车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