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刚上市,我第一时间关注了数据和实际表现。官方指导价24.98万,优惠后23.98万,只有一个版本,整体定位挺明确的,主攻纯电中大型SUV市场。说实话,看到这个价格,我当时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理想终于有点敢打价格战了,毕竟以往L系那套价格策略,门槛都挤得有点死板。
我这周跟熟悉一家理想4S店的老销售聊了几句,他说现在i6的关注度挺高,毕竟标配720公里续航加上10分钟补能500公里的快充体验,确实在市场中比较稀缺。售前小哥还特意提了句,理想这回在快充上真的下血本了,五分钟补能换成电能部件的耐受性测试都花了不少钱。这话我没法完全验证,只能算是供应链的小道消息。
先说尺寸,这车的设计挺有意思。名字上和理想L6呼应,但车身更长,车宽略窄,车高明显降低,低了L6和L7分别65和80毫米。就视觉感受来说,更秀气,运动气质明显多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路上遇到一个车主,他说i6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不像传统大SUV,更像掺了点旅行车味道。但和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比,虽说车高不算特别低,但宽度和长度反而给了它更宽敞的内部空间。
这让我想到一个现实问题——纯电SUV里,一般越是主打续航和舒适,车身重心就越控制得不好,操控和驾乘体验很容易陷入两难。理想i6标配了电磁悬挂和双腔空气悬架,很明显是想在舒适和操控上找到一个平衡。以前理想的开船感,这次应该会显著改善,销售那哥们也跟我开玩笑说:你知道吗,他们给这套悬架调了整整三个月,差点没让研发团队跳车。(半开玩笑)不排除这只是噱头,实际感受还得试驾才行。
续航和快充成为了i6的最大卖点。87.3kWh的电池,CLTC工况720公里,和Model Y后驱的593公里差距还挺大。要知道这个价格区间,720公里基础续航绝对算主动出击了。快充部分我特意查了下,5C倍率理论上意味着电芯能承受的冲击很大,10-95%随便充15分钟,听上去很爽。但实际生活里,不确定续航受温度、电池老化影响下还能有多准确,只能算是理想状态。而且,理想快速铺设的超充站数量,是这一点能够变现的关键。对吧?如果你充不到,续航算得再高也是扯淡。
四驱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售价只多2万,直接把百公里加速拉到4.5秒,动力提升肉眼可见,但续航缩水到660公里。这个取舍也是很多人会纠结的。跟小米YU7、智界R7的四驱版本比,理想i6这波性价比还有不少优势,尤其是价格门槛。
空间上,i6更像是优等生。车身降低带来了头部稍微受限,但后排腿部空间接近L7,1.8米以上的朋友也能轻松伸腿,后排的脚踏板和副驾放平变床的设计,都是没什么大厂会这样干、但人性化非常强的操作。前备箱还能放下一只登机箱,台面微微向前倾斜设计也是我在翻笔记时发现的小细节,类似这种细节能给用户实在的使用体验。相比之下,Model Y的储物空间就显得保守多了。
再说说配置。不光续航、空间抢眼,理想把电吸门、隔音玻璃、座椅加热通风按摩、20个扬声器、冷暖箱都标配了,这套配置放在22万左右的纯电SUV中确实不多见。i6甚至把理想L6和L7都拉了一把,让它们的老车主有点小尴尬。销售说,这也是理想把握市场中下游细分市场,尽量以配置打动客户的策略。
需要纠正一下,前面说理想敢打价格战,这句话有点绝对了,毕竟选装双电机四驱和后排大屏的价格加起来接近3万,日常购车成本可能不会少,和行业通病没啥两样。这就是现实,说的好听点是把底价压下来,留给消费者自由选择。不喜欢折腾的人可能会觉得麻烦,或者到底买哪个版本,这是很多纯电车用户共通的烦恼。
辅助驾驶方面,理想依然稳居国内第一梯队。但对辅助系统的评价,我个人还是持保留态度,毕竟涉及软件算法,路测数据有限,实际表现可能和官方宣传有差别。i6标配700TOPS算力的Thor-U芯片,买个感官体验就觉得靠谱多了。对比之下,智界R7那套辅助要额外加1.2万选装,性价比又出现差距。你们觉得这个门槛差异,会影响选购决定吗?
讲个小题外话,上周我朋友刚换了台特斯拉Model Y,他说:理想的内饰做得比特斯拉舒服太多,尤其是在长时间用车上。我也觉得,不是说驾驶辅助多先进,舒适和质感上能让人心情好,买这车也值了。
市场反应方面,据理想官方,i6上市当天大定突破2万台,虽然没人能保证持续热卖,但比i8和MEGA这种纯电失败案例要稳多了。市场竞争激烈,理想这招纯电SUV布局,相较以往增程模式有了清晰动作。毕竟每个月轻松卖出过万台,这目标现在已经具备底气。只是,这个形势下,理想能持续靠哪些技术和服务继续领先呢?他们的供应链压力会不会有什么盲区?比如电池价格波动或芯片供应短缺,会对交付节奏产生多大影响?(这段先按下不表)
理想i6的确是在20-30万纯电SUV里,综合实力有料。它凭什么能成为接下来理想品牌的纯电爆款?或者说,理想的未来产品线,纯电还能靠什么再拉起身来?你怎么看这个价格区间的纯电SUV竞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