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就是关于奥迪A6L的。
想当年,这车在咱们国内那可是妥妥的“门面担当”,一提起来就是成功人士的标配,价格也一直端着,一副你不差钱就来买的架势。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这台曾经高不可攀的豪华车,价格跟坐了滑梯似的往下跌,有些地方的裸车价已经跌破了31万,这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按理说,这么大的优惠力度,经销商门口不得排起长队啊?
可怪就怪在,销量非但没涨,反而还出现了个大跳水。
就拿7月份的数据来说,奥迪A6L卖了10778台,这个数单拎出来看其实挺厉害的,但要是跟它6月份的销量一比,一下子就少了四千多台。
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价格都降成这样了,买的人反而少了,这台曾经的王者,如今还值得我们掏腰包吗?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得承认,这一代的奥迪A6L,从车本身来说,产品力是相当能打的。
奥迪的设计师们显然是下了狠心要让它“年轻化”,彻底抛弃了过去那种有点刻板、严肃的“官车”形象。
现在你看到的A6L,车身线条变得特别凌厉,六边形的大嘴格栅更有攻击性,再加上它家最拿手的“玩灯”技术,那套矩阵式LED大灯一点亮,科技感和辨识度直接拉满。
可以说,在外观设计上,A6L确实成功地从一个稳重的中年大叔,变成了一个穿着潮牌的运动型男,努力地在向年轻消费者招手。
再说说它的硬实力,也就是动力和操控。
这一点,奥迪作为老牌豪华品牌,底子还是非常扎实的。
市面上卖得最多的就是搭载2.0T发动机的版本,还很贴心地分了高低功率两种。
低功率的40TFSI,有190匹马力,日常在城里开开,上下班代步,动力平顺又省油,完全够用。
如果你对动力有点追求,那高功率的45TFSI绝对能满足你,245匹的马力,踩下油门提速超车,那股劲儿来得又快又稳,跑高速的时候底气十足。
要是这还满足不了你,那还有更厉害的3.0T V6发动机的55TFSI车型等着呢,340匹马力,零百加速只要5.6秒,这已经不是家用车了,妥妥的性能猛兽。
尤其是在咱们北方,冬天冰天雪地的,那套看家的Quattro四驱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能让你在湿滑路面上起步、过弯都稳稳当当,心里特别踏实。
空间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向来是奥迪A6L的强项。
车长超过五米,轴距超过三米,这两个数字摆在这里,就意味着它的后排空间非常奢侈。
坐在后排,别说正常坐姿了,就是想翘个二郎腿都绰绰有余,长途旅行也不会觉得累。
这种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是它能常年稳坐同级别销量冠军宝座的一个重要法宝。
讲到这里,估计大家更纳闷了。
你看,样子变好看了,动力也强,空间还那么大,现在价格又这么便宜,简直就是优点一大堆,怎么销量还会下滑呢?
问题啊,就出在那些我们第一眼看不见,或者说它没跟上时代潮流的地方。
先说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很多车主反映,这一代A6L在一些内饰用料上,有点“精打细算”了。
比如座椅,除了最贵的顶配车型,其他版本都从以前的真皮座椅,换成了仿皮。
虽然从观感和触感上,不仔细对比可能感觉不出巨大差异,但对于花了三十多万,冲着“豪华”两个字去的消费者来说,心里难免会有点疙瘩。
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去吃一顿高档西餐,结果发现餐具是塑料的,那份尊贵感和心理预期就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让人觉得有点“抠门”的配置,比如前排手机的快速充电功能,居然还需要额外花钱选装。
在今天,这个功能在十几万的国产车上都快成标配了,奥迪这么做,确实会让人觉得诚意不太足。
如果说这些用料上的“缩水”只是让人心里有点不舒服,那在智能化方面的“落后”,可能就是劝退很多年轻人的关键原因了。
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智能化的时代。
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早就从单纯的发动机、变速箱,转移到了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上。
你看看现在咱们国产的新能源品牌,理想、蔚来、小鹏,哪个不是把车里的屏幕做得又大又流畅,语音助手聪明得跟真人一样,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了。
再看辅助驾驶,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帮你自动跟车、保持车道,在高速和堵车时能大大减轻驾驶疲劳,这在很多国产新车上已经是标配。
回头再看奥迪A6L,它那套三联屏的内饰设计,放在几年前确实很惊艳,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只能算不过时,离“顶尖”已经有距离了。
更重要的是,像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核心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A6L的中低配车型上,竟然都不是标配,需要你再掏一笔不菲的费用去选装。
老一辈的司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他们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
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是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他们认为这些科技配置是理所应当的,是衡量一辆车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准。
他们会想,我花了同样的钱,甚至更多的钱,为什么买到的科技体验,还不如一台价格更低的国产车呢?
所以,奥迪A6L现在面临的困境就非常清晰了。
它就像一个功底深厚的武林高手,拳脚功夫(机械素质)依然了得,但对手们已经不用拳脚了,开始玩起了高科技武器(智能化)。
它挥舞着“降价”这把大刀,希望能用性价比来吸引顾客,却发现很多新一代的消费者,关注点已经变了。
当然,即便销量有所下滑,奥迪A6L在7月份依然卖得比宝马5系和奔驰E级多,这说明它在中国市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光环和口碑,依然非常强大。
在很多长辈眼里,“奥迪”这两个字,依然是身份和档次的象征。
但这种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就不好说了。
市场的风向变得太快,单纯依靠品牌情怀和降价促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的豪华车市场,不仅有“BBA”之间的老对手,更有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大挑战者,这场竞争,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部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