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长续航”榜单发布:九号小牛难招架,传统品牌才是真大哥
最近朋友圈又被各种电动车广告刷屏了,不是这个品牌“一次充电,畅行千里”,就是那个车型“续航突破吉尼斯纪录”。看得我这个老司机直摇头,心里嘀咕:这年头,电动车不吹个几百公里续航,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说真的,咱们普通老百姓买电动车图个啥?不就是图个省心、省钱、跑得远吗?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功能、酷炫的外观设计,听着是挺带劲,可真到月底算电费、算里程的时候,续航才是硬道理,是咱们这些普通通勤族的“命根子”。这不,最近一份关于电动车“长续航”的榜单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榜单上清一色的都是咱们耳熟能详的老牌子,而那些被年轻人捧上神坛的“新势力”品牌,反而没进榜。这背后,到底是“真香定律”在作祟,还是“新贵”们真的“难招架”?
首先咱们得把话说清楚,这份“长续航”榜单,可不是谁嗓门大、广告投得多谁就上榜。 它的评判标准,核心就一个字:“远”。而决定这个“远”字的,说白了,主要就是电池。电池容量越大,电压越高,续航自然就越长。这就像咱们手机,电池从3000毫安升级到5000毫安,待机时间不就翻倍了?电动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榜单上那些能打的选手,比如台铃、立马、雅迪、小刀、金箭,哪个不是在这方面下了“血本”?台铃的口号是“跑得更远的电动车”,这可不是白叫的,人家2020年就用656.8公里的成绩拿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份底气,来自于它家“超能”系列对续航的极致追求。而立马更狠,直接搞了个“一次充电1000里”的挑战,这噱头,简直了!据说它家的三代远航版还用上了比亚迪的电池,这可是新能源汽车界的“金字招牌”,用在电动车上,续航能力自然“遥遥领先”。你说,这样的选手,能不进榜吗?
再看雅迪、小刀和金箭这几个“老江湖”,那也都是续航领域的“扛把子”。雅迪的“冠能”系列,主打的就是“一次充电多跑一倍”,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了,深入人心。人家也是最早一批推广石墨烯电池的,虽然现在这技术已经不算稀奇,但当时可是引领了一波风潮。小刀和金箭虽然名气可能稍逊一筹,但它们的旗舰产品,续航能力同样强悍,配置拉满,就是为了在续航这个赛道上不掉队。这些传统品牌,它们的策略非常清晰:抓住中低端市场的核心需求——续航和动力,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赢得最广泛的消费者。 正如文章里说的,雅迪、爱玛年销量能破千万,靠的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最朴素的价格、续航、动力”。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对于每天要跑几十公里上下班、送外卖、接送孩子的家庭来说,一辆车能不能一充电就用好几天,比它能不能自动泊车、能不能语音交互重要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像九号、小牛这些被年轻人视为“电动车界的苹果”的品牌,反而在这份榜单上“难招架”,甚至落榜了呢?这就得说到它们的“差异化”战略了。九号和小牛,作为后来者,想要在雅迪、爱玛这些巨头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必须走一条不同的路。它们选择了“智能化”和“高端化”这条路。九号的APP互联体验确实做得不错,手机一连,车辆状态、定位、甚至防盗提醒一目了然,科技感满满。而高端化嘛,就是“堆料”。比如九号的E300P,零百加速7.9秒,最高时速135km/h,配上半热熔轮胎、四活塞卡钳、前后ABS+TCS,这配置,说是“性能怪兽”也不为过。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猛堆料的代价就是价格,动辄上万,甚至两万的售价,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实在有点“劝退”。
更关键的是,这些“堆料”堆出来的性能,和“长续航”往往是“鱼与熊掌”的关系。 高性能意味着高能耗,就像一台大排量的跑车,油耗肯定比家用车高。九号的E300P要想达到最远续航,还得额外加装两组锂电池,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反观传统品牌,一辆搭载72V20AH铅酸电池的电摩,几千块就能实现200公里的续航,这对普通家庭来说,难道不香吗?所以,不是九号、小牛技术不行,而是它们的赛道和目标用户,与这份“长续航”榜单的评选标准,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 一个追求的是极致的性能和科技体验,一个追求的是最朴实的续航和性价比,你说,这怎么比?
当然,传统品牌也并非十全十美。文章里也提到了,它们的品控有时候确实让人“又爱又恨”。网上关于雅迪等品牌的吐槽也不少,比如同样一款车,不同批次的用户评价可能天差地别。这或许就是大规模生产、快速扩张带来的阵痛。但话说回来,当一个网友吐槽完雅迪的品控后,再回头看看九号的价格,又忍不住感叹一句“雅迪真香”,这不正说明了在续航和价格面前,很多小毛病都能被“真香定律”所原谅吗?
所以,回到这份榜单,它其实揭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在电动车市场,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市场,续航和性价比,依然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九号、小牛们的“难招架”,不是它们不够强,而是它们选择了一条更小众、更高端的路。而台铃、雅迪这些“真大哥”,则牢牢抓住了最广大消费者的“刚需”。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选择?是为了一时的科技感和性能,付出数倍的价格?还是回归本心,选择一辆能踏踏实实陪我们日复一日通勤的“老伙计”?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份榜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