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款比亚迪,国内国外两种身份。
2025年7月,巴西总统卢拉登上了一辆崭新的黑色SUV。
当围观群众纷纷举起手机,总统的新座驾发现总统座驾是中国制造的比亚迪唐。
当国内消费者还在争论比亚迪是“性价比之王”还是“中产代步车”时。
它的身影已悄然驶入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从泰国街头到英国皇室车库,悄悄掀起了一波更新。
01 墙外开花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308万辆,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6万辆,纯电车型增长40.2%,插混车型更是暴涨210%。
比亚迪以47.2万辆的海外销量,同比激增132%。
超过其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
更令人佩服的是其攻城略地的速度。
中国香港比亚迪+腾势双品牌市占率超30%。
终结丰田30年统治,相当于每3辆新车就有1辆来自比亚迪。
新加坡市占率20%,元PLUS成中产新宠,把丰田甩开半个身位。
英国一季度销量暴涨620%,宋Plus DM-i登顶插混销冠
泰国罗勇工厂投产一年狂揽9万辆订单,车展订单历史性碾压丰田。
当国内社交媒体还在争论“开比亚迪是否没面子”时,澳大利亚权威杂志《Drive》把“5万澳元以下最佳电动车”颁给了比亚迪海豹。
意大利富豪为抢购腾势Z9 GT提前支付120万定金。
中东石油土豪用BYD SHARK皮卡拉游艇的照片在Ins上收割了数万点赞。
02 技术出海
比亚迪的全球化,绝非靠低价倾销的老路。
技术专利构筑的护城河,正让中国车企从“规则遵循者”蜕变为“标准制定者”。
在巴西,比亚迪的充电标准被写入该国法规。
泰国工厂生产的车型同步符合欧盟ECE认证与东盟NCAP五星标准。
匈牙利基地还未投产,德国媒体已开始讨论“中国豪车对BBA的威胁”。
从“卖产品”到“定规则”,比亚迪只用了三年。
核心技术成为是关键。
刀片电池通过欧盟最严苛的ECE R100.03安全认证,穿刺实验零起火。
第五代DM混动系统让宋Plus DM-i英国售价仍比竞品低20%,却多出70公里纯电续航。
兆瓦级超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用户满意度97%。
更颠覆认知的是其本地化战略。
在泰国,比亚迪工厂为当地创造约1万个就业岗位,生产线工人月薪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8倍。
在巴西,BYD SHARK皮卡针对热带雨林气候开发了防蚁啃噬电缆技术。
为英国开发的右舵版海豚搭载耐腐底盘涂层,轻松应对多雨天气。
03 冷知识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深圳号”满载超7000台比亚迪汽车穿越印度洋。
这艘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的巨轮,甲板上层叠的不仅是车辆,更是中国高端制造的远征。
其中60%是售价超30万元的腾势D9和仰望U8。
巴西总统卢拉选择比亚迪唐作为官方座驾绝非偶然。
这款车针对南美路况进行了三项神秘改造。
悬架系统增强30%承重能力应对颠簸路面。
空调制冷功率提升40%以适应高温。
甚至方向盘皮质加入防汗配方,让总统在演讲途中握手后仍能稳健驾车。
在泰国,2025年曼谷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最终10353辆的订单量公布时(丰田仅9819辆),现场日系车企代表脸色铁青。
这是30年来泰国车展首次由非日系品牌夺冠。
04 启示
比亚迪的全球化征途,暗合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轨迹。
2015年前,零件出口,替西方品牌代工。
2015-2022,整车出口,主打性价比。
2025年后,技术标准输出,本土化生产重塑产业链
长安汽车宣布投入超100亿美元加速全球化,目标2030年海外销量120万辆。
奇瑞在巴西工厂采用模块化产线,可同时生产燃油车与纯电车。
吉利通过收购路特斯等技术反哺,完成全球技术网络布局。
一位在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工作的德国工程师说:“以前是我们学德国人的标准,现在我的前同事开始研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专利数据库。”
当比亚迪高管在伦敦交付第10万辆英国版海豚时,这不仅是比亚迪的蜕变,更是一代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汽车终于驶出了品牌自卑的隧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