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怎么看都像个段子,但它是真实发生的。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年薪不到170万;而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年薪高达6.4亿。两者之间的差距,足足相差了3764倍——这数字,听着就让人脑袋嗡嗡的。
你细品,这不是简单的“钱多钱少”问题,这是两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对比。一个是“低调务实”,一个是“高调豪横”。何小鹏的170万,放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天文数字,但在新能源车企的CEO圈子里,显得有点寒酸;而李想的6.4亿,直接把天文数字变成了宇宙数字,这薪酬,堪比好莱坞顶级明星的片酬了。
但问题来了:这6.4亿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李想这人也太会给自己发钱了吧!”这6.4亿并不是纯粹的工资,而是包括股票期权奖励在内的综合薪酬。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业绩达标了,李想作为创始人兼CEO,拿到了巨额奖励。
但这里就有个槽点了——目标是自己定的,奖励也是自己发的。有评论说得很直接:“年初定个80万辆目标,发现完不成,降到60万辆;半年过去,发现还完不成,再降到50万辆。年底一盘算,总算完成了,然后奖励自己6.4亿。”这操作,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相比之下,何小鹏的薪酬就显得朴实无华。170万,放在一个年亏损几十亿的公司里,确实不算低,但也绝对不算高。有人说,何小鹏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造车之前就已经财富自由了,根本不靠工资过日子。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也让人不禁想问:低薪酬是不是也在侧面反映了小鹏汽车的市场表现?
薪酬高低,最终还是要看车企的成绩单。理想汽车这两年确实风头正劲,销量一路飙升,财报也很漂亮。李想的“增程式电动车”策略,虽然被不少人吐槽是“打着新能源旗号的油车”,但市场反响却出奇地好——毕竟,消费者买车看的是实用性,而不是技术路线。
反观小鹏汽车,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虽然何小鹏的技术路线更“纯粹”,坚持做纯电动车,但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小鹏的销量一直被理想压着打,亏损也成了家常便饭。有人调侃:“小鹏只做车,理想不仅做车,还赚钱。”这话扎心,但也反映了两家企业的现状。
除了车和钱,这事儿还牵扯到两位CEO的个人形象。何小鹏是典型的“技术派”,低调务实;李想则是“营销派”,高调豪横。有人说,李想小学毕业,何小鹏名牌大学毕业,层次差距明显。但事实证明,学历并不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还有人吐槽李想“没文化”,但他确实懂得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理想汽车的成功,离不开李想的营销天赋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相比之下,何小鹏的技术情怀虽然值得尊敬,但在商业竞争中,显得有些“书生气”。
这事儿之所以引发热议,不仅是因为数字差距大,更是因为它戳中了公众的心理——为什么一个亏损企业的CEO薪酬这么低,而一个赚钱企业的CEO却能拿到天价奖励?有人觉得不公平,有人觉得合理,但更多人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在看这件事。
有评论说得很扎心:“好的CEO在全世界都是这个价钱,甚至更多。”这话没错,但也让人不禁反思: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究竟是靠技术驱动,还是靠市场驱动?
6.4亿和170万,这不仅是两家车企的薪酬差距,更是两种商业理念的对比。一个是“技术至上”,一个是“市场至上”;一个是“低调务实”,一个是“高调豪横”。至于谁能笑到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何小鹏还是李想,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至于薪酬高低,或许只是表象,真正的价值,还是要看他们能为行业带来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