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火了,充电桩企业却惨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头正劲,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更是业绩亮眼。然而,作为比亚迪的供应商,全球销量第一的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公司挚达科技,却面临着“收入连降、持续亏损”的困境。
巨头客户的“双刃剑”
挚达科技的客户名单上,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汽车巨头赫然在列。这些巨头客户带来的订单和品牌背书固然重要,但也让挚达科技陷入了业绩与盈利能力的双重压力。
“以价换量”的无奈
为了维持竞争地位,挚达科技不得不接受汽车制造商的压价要求。数据显示,公司向汽车制造商销售产品的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839.1元降至2024年的679.9元,降幅达19%。而零售渠道的销售价格则高出约74.5%。
海外扩张,新的希望?
为了扭转颓势,挚达科技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公司已在泰国开设海外工厂,并计划在中东及欧洲开设更多工厂。海外市场的售价和毛利率均高于国内,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全球第一”的挑战
尽管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但挚达科技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海外工厂产能利用率尚处于爬坡阶段,产能消化能力有待提高。其次,公司对国内汽车厂商的依赖度依然较高,议价能力受限。
未来,挚达科技能否成功上市,并借助海外扩张摆脱业绩困境,还有待观察。
充电桩企业如何突围?
挚达科技的困境并非个例,许多充电桩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在巨头客户的压价压力下,充电桩企业如何突围,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突围方向:
提升产品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充电桩产品,提升议价能力。
拓展多元化客户群体: 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拓展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分散经营风险。
发展零售业务: 加强零售渠道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零售业务规模。
探索海外市场: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充电桩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