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大家走在路上,可能都明显感觉到一个变化:马路上的绿牌新能源汽车是越来越多了,多到有时候等个红绿灯,前后左右一看,好几辆都是。
咱们中国的新能源车,不光在国内卖得火,在国外也成了抢手货,这事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琢磨一个问题,咱们汽车行业现在这么风光,这股劲头能一直保持下去吗?
未来五年,十年,我们还能不能继续领跑?
这确实是个关系到咱们国家经济和很多人饭碗的大问题。
就在明天,11月18号,在广州南沙,有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要召开,叫作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汽车产业平行论坛。
全国汽车行业里最有头脑的一批专家、大企业家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会聚到一起,专门来讨论未来五年,也就是“十五五”规划期间,中国汽车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怎么才能把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给稳住。
要说清楚未来的事,咱们得先回头看看过去这几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我们到底干了些什么,取得了多大的成绩。
可以说,这五年是中国汽车产业脱胎换骨、扬眉吐气的五年。
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汽车不光卖得多,还卖得越来越“贵”了。
这个“贵”可不是乱涨价,而是价值的提升。
过去我们出口汽车,给人的印象可能是便宜,靠量取胜。
但是就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我们出口的汽车,平均单价从1.2万美元涨到了1.8万美元。
这多出来的6000美元,背后是我们技术的进步、品牌的提升和质量的保证。
这说明国际市场开始真正认可“中国制造”的汽车了,我们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汽车生产大国,向一个汽车强国转变。
这背后,也离不开国家出台的像“以旧换新”这样的好政策,它刺激了国内市场,让车企有更多的资金和信心去投入研发,造出更好的车。
第二个巨大的成就,是在核心技术上,我们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我们一直感觉有点追不上国外老牌强手。
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电池、电机、电控这“新三电”成了关键,而我们恰恰在这些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
咱们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车子能跑得更远,续航焦虑大大缓解;充电技术也越来越快,以前可能要充一晚上,现在快充半小时就能跑几百公里,大大方便了日常使用。
更厉害的是智能化。
现在买辆新车,如果连个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都没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
这个功能简单说,就是在高速上能帮你控制车速和车道,让长途开车变得轻松不少。
目前,这个功能的安装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新车都具备了这种“准自动驾驶”的能力。
这一切的背后,是我们建立起了一条全世界最完整、最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中间的各种零部件,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和软件开发,我们几乎什么都能自己做,而且做得很好。
第三个值得骄傲的转变,是我们从“请进来”变成了“走出去”。
大家可能还记得,二三十年前,我们为了发展汽车工业,花了很多心思请国外的汽车品牌来中国建合资厂,我们出土地、出市场,向人家学习技术和管理。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我们的汽车品牌开始大规模地走向世界,而且不是简单地把车卖过去,而是直接到海外去投资建厂,进行技术输出,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车企在海外已经建成投产的工厂超过了10座,还有超过50座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正在从一个参与者,变成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塑造者,我们的发展节奏已经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因为过去五年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所以现在我们才有底气去展望未来,去讨论如何“巩固优势”。
但是,成绩越大,未来的挑战也越大。
俗话说,爬得越高,风越大。
现在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当复杂。
从外部看,我们发展得太快太好,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警惕。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他们可能会通过设置更高的技术标准、更复杂的认证程序来限制我们的汽车进入他们的市场。
同时,数据安全、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对我们车企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像我们好不容易练成了一身武艺,准备大展拳脚,却发现比武的规矩变了,场地也变得更复杂了。
从内部看,我们自己也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过去市场大,需求旺盛,车企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规模,多造车。
但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饱和的“存量时代”,大家比的不再是谁的车多,而是谁的车更好,谁的品牌更响亮,谁的技术更先进。
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
品牌价值、技术内涵、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些过去听起来有点“虚”的词,现在都成了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所以,“高质量发展”成了整个行业未来五年最核心的任务。
“十五五”这关键的五年,将决定我们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强国,还是会停滞不前,甚至被别人反超。
国家已经把汽车产业定位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顶梁柱”,这个期望是非常高的。
所以,这次在广州南沙举办的论坛,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它就像一次行业范围内的“诸葛亮会”,把最聪明的大脑都聚集起来,共同为中国汽车的未来出谋划策。
大家将会深入探讨一系列现实而尖锐的问题,比如:汽车产业如何继续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的众多汽车品牌在海外是应该各自为战打价格战,还是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中国队”的形象?
我们强大的产业链如何能变得更有韧性,不怕任何外部的打压和封锁?
智能网联汽车如何从功能上的简单叠加,真正进化到能够深刻改变我们出行方式的智慧伙伴?
这些讨论,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凝聚共识,指明方向,贡献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这样的集体智慧碰撞,中国汽车的下一个五年,将会走得更稳、更远、更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