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条新闻,可能很多人一眼扫过去就忘了,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事儿不简单。
新闻说的是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专门跑去深圳拜访了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
两位大人物见面,聊了聊产业竞争、未来格局这些听起来很宏大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两个老板见个面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咱们得往深里看,这次会面,可能预示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要走上一条全新的路,一条让咱们普通老百姓都能开上更智能、更牛的国产车的路。
咱们先得明白,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纯粹的机械疙瘩了。
过去我们买车,看的是发动机排量多大、是几缸的、变速箱是爱信的还是采埃孚的,关心的是这些“硬件”。
可现在呢?
你走进任何一家新能源车的展厅,销售给你介绍的都是多大的中控屏幕、芯片算力有多高、能不能自动泊车、高速上能不能自动跟车。
这说明什么?
说明汽车的核心价值,正在从机械转移到软件和智能系统上。
这就好比以前我们买手机,关心的是耐不耐摔、信号好不好;现在我们买手机,关心的是系统流不流畅、拍照好不好、能装多少应用。
汽车,正在变成一个“带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搞清楚了这个大背景,再来看朱华荣拜访任正非这件事,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长安汽车,那是咱们国家响当当的百年军工企业,造车历史悠久,是绝对的“老师傅”。
而华为,虽然不直接造车,但它在芯片、通信、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这些“软实力”上,是世界顶级的“大宗师”。
一个造车的老行家,为什么姿态这么低,要去向一个搞科技的“新玩家”学习呢?
朱华荣自己都说,任总的视野和格局让他“受益匪浅”。
这其实就说明,在智能汽车这个新赛道上,传统车企意识到了,光靠自己闭门造车,可能真的会跟不上时代。
必须和最顶尖的科技公司携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次会面的核心,其实是他们共同的孩子——阿维塔汽车。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个牌子,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维塔的“出身”非常特殊。
它不是长安一家生的,也不是华为一家生的,而是三方巨头合作的结晶。
咱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一下:长安汽车是第一大股东,占股超过40%,它提供了造车的全部经验,包括生产线、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相当于给了阿维塔一个强壮的“身体”;宁德时代是第二大股东,它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动力电池,相当于给了阿维塔一颗强劲又安全的“心脏”;而华为呢,它虽然名义上不是股东,但它提供了全套的智能解决方案,从智能驾驶系统到鸿蒙智能座舱,再到底层的电子电气架构,相当于给了阿维塔一个顶尖聪明的“大脑”和一套反应迅速的“神经网络”。
这种合作模式,跟我们以前理解的“采购”完全不同。
不是长安去华为那里买个屏幕、买个芯片那么简单。
新闻里有个细节特别重要:双方的联合团队,已经有将近一千人,直接进驻到重庆的阿维塔总部,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从零开始共同研发。
一千个华为的顶尖工程师,这是什么概念?
这说明华为是把压箱底的技术和人才都拿出来了,跟长安一起,从设计图纸的第一笔开始,就深度融合。
他们管这个叫“Hi Plus模式”,比之前的“Huawei Inside”模式还要深入。
这就好比,你开一家餐馆,不是去超市买一瓶现成的酱料,而是请来了米其林三星大厨,带着他的秘方和团队,进到你的后厨,跟你一起研究一道全新的招牌菜。
明年下半年他们要推出的那款联合共创的新车,才是这套模式下真正磨合出来的第一个“大招”,非常值得期待。
如果说,共同打造阿维塔还只是双方在具体项目上的深度合作,那么另一件大事,则可以说是把两家公司未来的命运都捆绑在了一起。
这件事就是长安汽车花巨资入股了华为新成立的子公司——“引望”。
这个“引望”是干嘛的呢?
简单说,就是华为把原来那个负责汽车智能化技术、大名鼎鼎的车BU业务,整个打包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任正非这一步棋走得非常高明。
你想,如果华为一边给各大车企提供技术,一边自己又跟别的车企合作造车(比如问界、智界),那其他车企心里能不犯嘀咕吗?
“我用你的技术,万一你把我的核心数据拿去给你‘亲儿子’用了,最后反过来把我给挤垮了怎么办?”
为了打消所有人的顾虑,华为干脆说,我把这块业务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不追求绝对控股,欢迎你们这些有实力的车企都来当股东。
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更强,赚了钱大家一起分。
这样一来,大家就从“客户”变成了“合伙人”,心里的石头自然就落地了。
而长安汽车,就是第一个拿出真金白银,用实际行动响应华为号召的伙伴。
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长安花了115亿人民币,买了“引望”10%的股权。
115亿!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它相当于长安给华为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聘礼”,宣告了两家的关系从商业合作,升级成了深度战略绑定。
从此以后,长安不仅是“引望”技术的优先使用者,更是它的股东,引望发展得越好,长安未来的收益也就越大。
你看,从大佬会面,到共创品牌,再到百亿入股,这一系列操作下来,长安和华为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这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由顶尖的科技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由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负责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这种组合的威力,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看看阿维塔的规划,到2030年前要推出17款新车,到2025年底就要进入全球50个国家。
这种底气和雄心,正是源于背后两大巨头的深度捆绑和全力支持。
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国内市场和新势力们竞争,更是为了组建一支强大的“中国舰队”,到全球市场上去和特斯拉、奔驰、宝马这些国际巨头掰手腕。
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厚积薄发,也是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势崛起,对咱们国家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意义都非常深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