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

现如今,街道上跑的SUV真是越来越大个了。

无论是家庭出行需要多装行李孩子,还是追求那份霸气感和舒适度,中大型SUV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

但随之而来的烦恼,可一点儿也不少。

相信不少开过大车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在那些窄一点的路上,特别是在需要掉头的时候,那真是比开小车多费老大劲了。

车子大了,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车长蹭蹭往上走。

你看看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中大型SUV,车长轻松过五米已经是家常便饭。

这个尺寸带来的一个硬伤,就是转弯半径也跟着大了。

说白了,就是转弯时需要的空间更大了。

咱们开车,不可能总是在宽阔的马路上跑吧?

像老城区的窄巷子、商场那七拐八绕的地库通道,特别是有些设计刁钻的T字路口或者U型回环,那简直就成了大型SUV车主的“噩梦时刻”。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啥?

到了掉头点,一把方向抡过去,结果发现前轮过去了,后轮还在另一个车道或者要蹭到路牙子。

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有驾

得,赶紧倒车,再打方向,再前进。

运气好点,两三把能过来;要是空间实在太局促,反复揉搓好几把才能勉强完成掉头动作,整个过程那叫一个小心翼翼、汗流浃背。

旁边要是再有点行人车辆等着,或者在狭窄地库里后面又有车跟着,心理压力指数直线飙升。

这过程中,车身侧面或轮毂剐蹭到障碍物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原本享受驾驶乐趣或者便利的事情,这时候只剩下焦躁和无奈。

也难怪有网友调侃说,开大车去老城区,得提前查好停车场位置,尽量避免在路上掉头,太考验心态和技术了。

所以啊,“最小转弯半径”这个参数,在考虑购买中大型SUV时,绝对是值得反复比较、重点考察的项目,它直接关系到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重要性一点也不含糊。

为啥大车掉头就这么难呢?

核心就在于前轮转向角度和车轮布局的限制。

传统的前轮转向车,转弯轨迹主要靠前轮带动。

车子越长,前后轴的差距越大,后轮要跟随前轮轨迹就需要更长的弯道轨迹来配合,就像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在画圈圈。

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有驾

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

想缩小这个圈?

传统手段就是增加前轮的转动角度或者缩短轴距,但对于追求内部宽敞空间和行驶稳定性的中大型SUV来说,这两点又往往难以两全。

前阵子,在有着“8D魔幻”之称的山城重庆,一个以弯多、路窄、上下坡交错而出名的网红“串联掉头路段”,就上演了一场相当直观的大型SUV掉头“测验”。

几款市面上热门的、定位都比较高端的“老板级”大型SUV同台竞技。

这个路段的特点就是连续的、空间有限的回头弯,非常考验车辆在极限狭窄区域的转向灵活性。

除了腾势N9,另外参与测试的几款大型SUV,掉头过程可以说颇具代表性,清晰地暴露了大尺寸的困扰。

它们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反复进退、调整方向的过程,虽然最终都完成了掉头,但掉头后的结果却说明了问题:受限于相对较大的转弯半径,它们在完成整个掉头动作后,稳稳地落在了最外侧的车道上。

这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转弯半径大,为了成功在不蹭到路肩或对向来车的情况下调转车头,车子需要在更宽的路面上完成转弯轨迹。

当它们艰难地完成掉头时,自然就占据了更多路面,停在外侧道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有驾

这在实际驾驶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从掉头完毕到汇入正常车流,需要额外进行一次变道,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和潜在风险,特别是高峰时段车流量大的时候。

掉头后的加速准备时间也相对更长。

而在这场“测验”中,腾势N9的表现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它在同样狭窄、极具挑战性的路况下,整个过程显得更为流畅和从容。

车辆只做了一个相对连贯的转向动作,一把方向盘就打过来了,没有经历让人焦急的反复进退。

掉头完成后,它的位置没有停留在最外侧车道,而是稳稳地进入了内侧的第二车道。

这种掉头完成后更靠近内侧车道的表现,直观地说明了它所需要的转弯空间确实更小,灵活性显著超越了其他几位“同场选手”。

更窄的空间需求、更小的转弯轨迹,自然也给了它更快的重新起步时机,现场观察它也确实在掉头后更快加速驶离了。

腾势N9为什么能做到这点?

核心在于它所搭载的技术亮点——“易三方技术”以及大角度的后轮转向功能。

这才是让它在大型SUV中展现出“小车般灵活”的关键所在。

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有驾

传统汽车只有前轮负责转向,后轮被动跟随。

而腾势N9的后轮也可以参与转向,并且转向角度还不小。

当车辆需要转弯时,前后轮可以实现协同转向。

具体到狭窄空间转弯或掉头场景,后轮向前轮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反相转向),这相当于主动减少了车辆转弯所需的轴距效应,大大缩小了车辆转弯时划出的弧线直径。

原理简单点说,就像有人帮你把车尾向内推了一把,让长长的车身更灵活地“转”过来,而不是硬生生地靠前轮把车尾“拽”过来。

这种前后轮协作的结果,就是把它的最小转弯半径压缩到了令人惊叹的4.65米。

4.65米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个数值通常是一些轴距很短的A0级微型车才具备的水平,腾势N9可是实打实的D级豪华SUV尺寸(一般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这种反差带来的便利性提升,在实际驾驶中是极具冲击力的。

面对复杂狭窄的城市路况,车主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轻松感。

无需小心翼翼、反复试探,更无需担心车尾会扫到什么障碍物,一把过弯的自信是其他大多数同尺寸对手难以提供的。

有试驾过该车的媒体或用户也反馈,这项技术在双向单车道的道路上完成一次性调头非常有用,在拥挤的地库挪车也方便太多了。

客观来看,腾势N9的这种技术加持,确实在降低中大型SUV驾驶门槛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

购大车必看半径,腾势N9汽车,竟破SUV极限纪录!-有驾

想想看,买大型SUV图的就是它的空间、气势和高端感带来的乘坐舒适性(所谓“舒享”),但之前这些优点总是伴随着驾驶不灵活、尤其在狭小空间吃力的短板(缺少“自如”感),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而腾势N9的思路,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把这看似矛盾的需求尽可能平衡起来。

它在保证大型车核心优势的同时,赋予了它接近于极小型车的操控灵活性。

让车主既能享受到D级车的宽适和尊崇感,又在日常城市穿行、停车入位、窄路调头时,不再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操作负担。

用网友的话说,它这属于“物理外挂”,属于“科技弥补尺寸劣势”的典型应用。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未来的大型豪华车,除了拼内饰、拼动力、拼豪华配置,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驾驶便利性和用户友好度,同样是一个非常值得发力的方向。

毕竟,车子买来是要天天用的,能够轻松、优雅地驾驭这个大块头,让每次出行都少一份焦虑,多一份从容,这同样是一种高级感,一种科技带来的智能体验。

大型SUV不必再让人想到“笨重”或“难开”,它完全可以“又大又灵活”——在需要气场和空间的时候给你足够的体面,在需要灵活变通的时候也能像矫健的豹子一样轻松应对复杂的都市丛林。

这种体验上的创新提升,或许比单纯的尺寸加码或马力提升,更能击中城市精英用户的实际痛点。

说到底,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便捷的人车生活,这或许才是技术进步的本意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