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车,这玩意儿最近可是真火。搁以前,你跟人聊电动车,那指定是特斯拉、比亚迪这些纯电大佬的主场。现在可好,增程式异军突起,愣是杀出一条血路。为啥?还不是因为续航焦虑这四个大字,压得不少人心慌慌。
想当年,我也一度误入歧途,以为增程式高速跑的时候,电池是又充又放,跟个杂技演员似的,玩命损耗电池寿命。结果一查资料,好家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销售为了业绩,净捡好听的说,核心技术愣是给你绕过去。这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电池不得早早“英年早逝”啊?后来仔细研究了一番,才明白这增程式的工作原理其实挺巧妙的。低速的时候,增程器带动发电机,发电机再驱动电机,多余的电就给电池充充电,跟纯电模式一个道理。高速状态下,增程器还是带动发电机,但这时候,发电机和电池就成了“双打组合”,一起给驱动电机供电。要是发电机功率大,富余的电量就给电池补补血;要是发电机功率小,电池就出来江湖救急,放电补充动力。总之,人家这电池可是有“职业道德”的,绝不会同时充放电,踏踏实实地干活儿。
说白了,增程式这电池,就跟我们手机似的,寿命主要看两个指标:一个是日历寿命,一般5到10年;另一个是循环寿命,也就是充放电次数。增程式因为发动机帮忙分担了压力,电池充放电次数少,所以理论上比插混的电池活得更久。这么说吧,你要是每天就上下班通勤,用纯电模式完全够,那增程式的电池循环次数就少之又少,妥妥的长寿冠军。当然,你要是不差钱,也没啥里程焦虑,那直接上纯电,一步到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近bZ5搞了个水陆空极限试炼,又是涉水又是飞坡的,看着还挺刺激。不过话说回来,这测试的重点在哪儿?是电池的稳定性?还是电控系统的可靠性?亦或是整车的操控性能?厂家宣传的重点往往是车辆的极限性能,但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日常驾驶中又有多少机会能用到这些极限性能呢?或许,更应该关注的是车辆在日常使用场景下的表现,比如城市道路的拥堵路况、高速公路的续航能力,以及电池的实际寿命等等。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车是为了方便出行,而不是为了挑战极限。所以,与其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不如踏踏实实地提升车辆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这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