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残酷程度远超想象。理想i8上市仅一周就宣布重大调整:取消Pro、Max、Ultra三版本划分,改为单一Max版配置,售价从34.98万降至33.98万并标配冰箱。这场"七日维新"背后,是理想对纯电用户需求的重新认知,更预示着35万级纯电SUV市场规则正在被改写。
事件复盘:理想i8的"七日维新"
8月5日的调整公告揭开了理想纯电战略的一次重要试错。最初上市时,i8延续了增程车型的多版本策略:Pro版32.18万起但缺失冰箱,Max版34.98万缺少二排娱乐屏,Ultra版36.98万才实现配置全满。这种"油电同价"的定价逻辑遭遇纯电用户的强烈抵触。
关键数据暴露了问题本质:超过98%的订单集中在Max和Ultra版本,Pro版几乎无人问津。更尴尬的是,售价28万级的增程车型L6在部分配置上竟超越32万起的i8 Pro,直接导致产品价值体系崩塌。一位内部人士的总结直指要害:"纯电用户要的是无缺憾基础配置+灵活选装"。
这次闪电调整反映出理想团队对两类用户的认知偏差。增程用户多来自燃油车市场,习惯传统多版本选择逻辑;而i8面向的新能源增换购群体,早已形成"核心功能必须标配"的消费共识。这种需求鸿沟让i8初版配置策略彻底失效。
竞争力重塑:i8新配置的市场杀伤力
调整后的i8 Max版形成全新产品逻辑:33.98万基础价标配冰箱、铂金音响,1万元选装后舱娱乐屏即可实现"准满配"。这种组合拳在35万级市场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横向对比竞品,蔚来ES7同级车型需选装冰箱(8500元)+音响(6000元),实际落地价超36万;小鹏G9虽标配丹拿音响,但车载冰箱仍属选配。i8通过"情感化配置标配+关键选装"的模式,精准击中高端用户"不愿将就基础配置"的心理。
纵向看产品线布局,取消32万级Pro版后,i8与28万级L6形成清晰价格区隔。这种"断腕"操作虽损失部分低价区间,但强化了i8在35万级的纯粹定位。数据显示,调整后原Ultra版用户仅需34.98万即可获得全部配置,实际降价达2万元,这种"高配变标配"的策略极大提升了价值感知。
竞品压力测试:谁最可能被迫应战?
理想这步棋已引发连锁反应。蔚来ES7最可能率先出招,其BaaS方案现有2.4万优惠空间,若加大电池租赁补贴力度,可将起售价拉至31万区间。同时可能将NOMI机器人等标志性配置下放至基础版,强化差异化优势。
小鹏G9或将复制去年"上市即改款"的激进策略。其702 Pro版目前智驾系统需3.6万选装,若改为标配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在技术维度形成压制。问界M9则可能加速鸿蒙座舱OTA升级,通过新增AR-HUD等科技配置维持溢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近期暗降至36.39万,与i8形成直接价格重叠。若三季度继续降价,将迫使所有玩家重新调整价格锚点。这场由理想引发的配置战争,正在演变为全行业的定价体系重构。
市场格局推演:下半年纯电SUV的三大变数
i8事件暴露出新能源市场的深层变革。首先,"标配即满配"可能成为35万级新标准,靠低配版拉低起售价的营销套路面临淘汰。其次,纯电用户与增购群体的需求差异将倒逼车企建立双轨制产品策略,理想L系列与i8的不同命运就是明证。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理想自身的纯电战略。李想此前承认MEGA犯了"把0到1当1到10经营"的错误,但i8初版配置证明认知转变仍需过程。此次调整后,理想后续纯电车型大概率延续单一配置+选装模式,与增程产品线形成差异化运营体系。
尾声:敏捷性的胜利与未解的难题
理想用七天完成传统车企半年才能实现的策略调整,展现出新势力的决策效率。但33.98万的i8仍面临智己LS6(29万起)等车型的上攻压力,其真实竞争力需待8月交付数据验证。这场"配置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当纯电市场进入深水区,读懂用户比教育用户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