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工信部申报, 新款大七座插混车对标理想L8 ,卖35万起有啥能耐!
工信部最近又公布了新车型,腾势N8L要来了。
说是大型SUV,尺寸比很多同类型车都大,卖35万到40万。
这车用比亚迪的易三方系统,前边一个发动机加电机,后边两个电机,电池容量接近47度,纯电能跑170公里,亏电油耗每百公里不到7升。
选装无人机版本价格会更高,车顶还能多加无人机设备,车身高度也涨到近两米。
工信部给出的参数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实际开起来效果还得等车主说了算。发动机是2.0T排量,最大功率152千瓦,这数据算正常水平。
电机方面,前后加起来功率挺高,能达到600多千瓦,不过城市里用不着这么多动力。电池用的是铁锂,续航标了170公里,但冬季长超过5米2,轴距3米多,和蔚来ES6、理想L8差不多大。
侧面有隐藏门把手和贯穿腰线,车顶柱用了黑色装饰,看着像悬浮车顶。
轮毂分20和21寸两种,配黄色刹车卡钳,车尾排气管做了隐藏处理。选装无人机包后车高增加,可能会让停车时有点麻烦。
这车用比亚迪最新的驾驶辅助系统,车顶有激光雷达,支持高速和城市领航功能。还有个叫云辇-A的悬架系统,能自动调节软硬,听说坐着会舒服点。
功能列表里有智能掉头、螃蟹模式这些听起来新鲜的配置,但具体用起来好不好还不清楚。
价格35万到40万,直接对着理想L8、问界M7这些车型。理想L8现在卖得挺好,每月都能卖两万多台,主要靠增程系统和大空间。
问界有华为帮忙,车机系统流畅,但最近产能好像不太够。
魏牌蓝山便宜点,二十多万就能落地,但牌子不如前几个响亮。
腾势N8L想分市场蛋糕得靠比亚迪的技术,但用户们看中的还是实际体验。
35万以上的车买的人少,腾势得把配置和质量做到稳妥才行。
无人机系统虽然听着新鲜,但大部分车主可能觉得用不上,反而会增加成本和维修麻烦。
动力组合账面数据很漂亮,但实际油耗能不能达到6.9升还得等实测。
纯电170公里对插混车来说够用,不过充电设施不全的话还是得加油。电池放在前舱和座椅下面,后排中间地板会不会凸起还不知道,影响乘坐舒适性。
选装无人机系统后,车顶多出个支架位置,可能会影响天窗视野。
无人机功能理论上能拍视频、探路,但导航本来就有的路径规划,这玩意儿能不能真正帮忙还不确定。价格加几万换这些功能,消费者会觉得值吗?
比亚迪给新车装了顶置激光雷达,理论上能提升自动驾驶能力,但国内路况复杂,系统反应速度和地图更新频率是关键。之前比亚迪车型的系统偶尔会卡顿,这次有没有升级还不清楚。
内饰用料和做工估计延续比亚迪风格,大屏肯定有,但交互逻辑是否顺手得上手试。座椅配置方面,第三排空间可能勉强够用,长时间坐会不舒服,更适合放东西。后备箱空间在不放倒座椅时应该不大。
现在这价位的对手都主打家庭需求,腾势得把噪音控制、座椅舒适度这些细节做好。隔音材料如果没用好,高速行驶可能会有风噪。胎噪也不得不考虑,毕竟大车重量大,轮胎得配厚胎才安静。
维修保养方面,比亚迪4S店覆盖面不如特斯拉,偏远地区可能找不到店。电池保修年限和电机保修政策得写清楚,不然用户担心出问题找不到人修。易三方系统结构复杂,出故障维修时间会不会变长?
工信部给的油耗数据都是理想状态,实际可能比这个高。
尤其城市堵车时油耗肯定上不去,这点得在宣传时说清楚。
续航虚标的问题电动车经常被骂,比亚迪之前也有这种情况,希望这次能改进。
选装件太多容易让配置混乱,基础版和高配版区别太大,消费者会挑花眼。颜色选择要足够多,不然大家只能买白色或黑色。个性化套件如果太贵,多数人会选择不选。
车漆厚度、钣金缝隙这些制造工艺细节也很重要,展车看着好但量产车不一定保持标准。车门开关的手感、车窗升降顺畅度这些小地方容易出问题,得加强质量把控。
车载APP生态现在是短板,比亚迪软件反应慢、卡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次要是没优化会直接影响体验。语音控制识别率、空调制冷制热速度这些日常功能才是消费者在意的。
上市时间最好赶在竞争对手推新款之前,否则会有价格战压力。首批车生产时产能不能太低,不然抢到车的人太少,名声打不出去。预订政策和促销活动要实在,别搞虚头巴脑的赠品。
现在车市竞争激烈,腾势想靠技术堆砌未必行得通。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可靠、省心、价格实在的产品。这车能不能在35万价位站住脚,还要看后续实车表现和口碑。
等正式卖了再去试驾看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