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一个平时在社交媒体上不怎么爱说话的人,突然变得异常活跃。
他一连好几天都在网上为自家即将发布的新车——理想i8摇旗呐喊,那股劲头,就好像自家孩子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当家长的比谁都紧张。
这台车,是理想继那台造型独特的MPV车型MEGA之后,推出的第二款纯电动汽车。
大家都知道,MEGA的上市经历了一些波折,市场反响没有达到预期。
所以,这台i8可以说是承载了理想在纯电领域“扳回一局”的厚望。
那么,这台被寄予厚望的i8,究竟是一张能让理想打赢翻身仗的王牌,还是会因为一些争议,重蹈覆覆辙呢?
这事儿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咱们就得聊聊这台车最引人注目,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它的外观设计。
自从理想i8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大家的讨论就没停过,基本上分成了两派。
一派觉得这设计太奇怪了,另一派则认为这背后肯定有道理。
争论的核心其实很简单:理想i8明明是一台SUV,可你从侧面看过去,总觉得它像一台MPV,就是那种车头圆润、造型像子弹头一样的车。
我们印象里的SUV,要么是方方正正、看起来很硬朗的,要么是线条流畅、充满运动感的。
可i8呢,车头比较短,车顶后半部分又向下倾斜,整个轮廓和它的大哥MEGA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种设计,让很多看惯了传统SUV的人感到有些不适应。
李想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在网上发文官宣i8的发布日期后,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留言就非常直接:“能不能提高下审美?”这话虽然不客气,但也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
甚至有理想自家的L7车主也表示,不太看好这个i系列的设计。
那么,理想的设计师们是真的不懂大家喜欢什么样的车吗?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他们之所以这么设计,背后是有一套非常清晰的逻辑的,说白了就是“功能优先”。
这个看起来像MPV的造型,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核心目标:第一,把车内的空间做到最大化;第二,让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到最低,这样能更省电,跑得更远。
李想自己也解释过,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解决传统SUV第三排座位空间小、坐着不舒服的老大难问题。
他甚至坦言,在理想内部,关于这个造型到底好不好看,团队里也吵得非常厉害。
但他最终的观点是,车子长得像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能给用车的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但买车毕竟不是纯粹的理性消费,外观喜不喜欢,往往是很多人做决定的第一步。
理想i8这种打破常规的设计,就像是一次大胆的实验,它在赌消费者愿意为了极致的空间和续航,去接受一个全新的汽车形态。
这无疑让它的市场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聊完了让人有些纠结的外观,我们再来看看理想i8的“内涵”,也就是它的市场定位。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理想汽车确实对中国家庭的需求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想给i8画的用户画像非常清晰,就是那些生活在城市里,家里有两个孩子,并且经常需要带着父母一同出行的家庭。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一台拥有三排六个座位的车,简直就是刚需。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夫妻俩坐在最前面,两个孩子一人一个座位坐在第二排,互不打扰,而爷爷奶奶也能舒舒服服地坐在第三排,全家出行变得轻松愉快。
可是,你放眼整个纯电动SUV市场,会发现能完美满足这种需求的车型其实并不多。
我们来梳理一下,二十万以下的车型,主要是拼价格;二十到三十万区间,竞争也很激烈;而到了三十到五十万这个价位,真正专注于“六座纯电”这个细分领域的车型屈指可-数,大部分车型要么是增程版卖得更好,要么是提供五座和六座两种选择,并非专为六座家庭打造。
理想i8预计的三十五到四十万的售价,正好就切入了这样一个相对空白的地带,形成了一种巧妙的“错位竞争”。
它用自己最擅长的对家庭用户的理解,找到了一条看似狭窄,但竞争对手不多的赛道。
为了支撑起这个精准的定位,理想i8在产品力上也给足了料。
首先是空间,车身长度超过了5米,轴距达到了3.05米,这些数据保证了车内空间的宽敞。
官方宣称,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能达到850毫米,这意味着即使是成年人坐进去,也不会感到憋屈。
而且,在所有座位都使用的情况下,后备箱依然有350升的容积,日常放几个行李箱或者一辆折叠婴儿车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性能方面,i8全系都配备了双电机四轮驱动,百公里加速只要4.8秒,动力非常强劲。
更关键的是,它支持理想最新的5C超级快充技术,官方说法是充电15分钟,就能将电量从10%充到80%,这大大缓解了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等待时间。
产品本身看起来很能打,定位也足够聪明,但车最终能不能卖好,还得看谁愿意掏钱。
李想心里其实还有一张牌,那就是理想L系列车型过去的成功经验。
根据他们的数据,之前购买理想三十多万价位车型的车主里,有相当大一部分,有时候甚至超过一半,是从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转化过来的。
这说明,理想已经成功地从这些老牌豪华品牌的燃油车用户里,争取到了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
李想自然希望i8能够复制这一成功路径。
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变数。
过去,那些BBA车主之所以愿意换成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想的增程式技术。
增程车就像一个完美的过渡方案,它既能让用户体验到电车驾驶的平顺、安静和智能化,又保留了一台发动机作为“后备电源”,彻底打消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对于开惯了燃油车的人来说,这种转变的心理门槛很低。
然而,理想i8是一台纯粹的电动车。
这意味着,它要求那些BBA车主们完成一次更彻底的转变,彻底告别加油站,完全拥抱充电桩。
尽管i8的充电速度已经很快,但对于那些没有固定充电桩,或者对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心有余悸的用户来说,这种心理上的顾虑依然存在。
从目前整个市场的格局来看,高端纯电SUV领域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特别是三十五万元以上的市场,即使是表现最好的车型,其销量也远没有达到现象级的程度。
这似乎说明,让经济条件较好的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一大笔钱去购买一台国产品牌的纯电动SUV,仍然是一件需要努力去攻克的事情。
因此,理想i8的上市,不仅是对自身产品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整个高端纯电市场接受度的一次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