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有车的朋友来说,聊起车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动力够不够劲儿,到空间坐着舒不舒服,再到油耗高不高,这些都是大家日常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件”上,但往往忽略了汽车上一个至关重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件——轮胎。
很多人对轮胎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偶尔弯腰看一眼,感觉没瘪,或者车内仪表盘没报警,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但实际上,这四条默默支撑着全车重量、负责与地面进行唯一接触的“黑圆圈”,身上隐藏着太多的信息和学问。
这些细节不仅仅是冷知识,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行车安全,也决定了我们钱包的厚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读懂轮胎身上的那些“悄悄话”。
首先,咱们得学会看轮胎的“身份证”,也就是它的生产日期。
这可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就印在轮胎的侧壁上。
您仔细找找,会看到一串以“DOT”开头的字母和数字组合,您不用管前面那些复杂的编码,直接看最后面的四位数字,这才是关键。
比方说,您看到的是“3523”,这就像一个密码,解读出来就是:这条轮胎是在2023年的第35周生产的。
这个信息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而橡胶制品有一个特性,就是会自然老化。
哪怕您把一条新轮胎放在仓库里,不见天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它的性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下降。
橡胶会逐渐变硬、变脆,失去原有的弹性,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纹。
一般行业内的共识是,轮胎从生产日期算起,无论磨损情况如何,使用年限最好不要超过六年。
超过这个年限,即使花纹看起来还很深,其内部结构也可能已经老化,在高速行驶或紧急制动时,发生爆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所以,下次您去换轮胎的时候,别光听店家介绍花纹多好多耐磨,一定得亲自看看这个生产日期,别花了新轮胎的钱,却买了个快要“过期”的库存货,那可就亏大了。
看完了“生日”,我们再来看看轮胎的“履历”,也就是它的花纹。
您可能没注意过,很多轮胎左右两边的花纹长得并不一样,这可不是设计师心血来潮,而是大有讲究的,我们管这种叫“非对称花纹”。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
通常,轮胎外侧的橡胶块更大、更粗壮,沟槽也比较少,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车辆转弯时,提供强大的侧向支撑力和抓地力,保证车子能稳稳地过弯。
而内侧的花纹则设计得更细碎,沟槽更多、更密集,它的主要工作是排水和降噪。
在下雨天,这些细密的沟槽能像水泵一样,快速地把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积水排开,保证轮胎能紧贴地面,防止车辆打滑;同时,这种设计也能有效降低轮胎滚动的噪音,让车内更安静。
正是因为内外两侧的功能不同,所以安装时绝对不能搞错。
轮胎厂家很贴心地在侧壁上标注了“OUTSIDE”(朝外)和“INSIDE”(朝内)的字样。
如果装反了,就等于让负责抓地的“壮汉”去干排水的“细活”,晴天可能感觉不明显,可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排水性能会大打折扣,抓地力下降,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会导致轮胎异常磨损,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个现在很多新车,特别是中高端车型上常见的配置——“防爆胎”。
很多人一听这名字,就觉得特别有安全感,以为装了这种轮胎就永远不会爆胎了。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防爆胎”的学名应该叫“缺气保用轮胎”,它并不是真的不会爆,而是在轮胎被扎破、完全失去气压的情况下,依然能让您继续行驶一段距离。
它的秘密在于其极其坚固的侧壁,比普通轮胎厚实得多,内部有特殊的支撑结构。
所以即使轮胎瘪了,这个坚硬的侧壁也能把车身撑起来,通常能让您以不超过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再开上大约80公里。
这段距离足够您从高速公路上开到最近的维修店,避免了在路中间手足无措等待救援的尴尬。
当然,这种强大的安全功能也是有代价的。
首先是舒适性,因为胎壁太硬,对路面颠簸的过滤能力会差一些,开起来感觉更颠。
其次是价格,它比同规格的普通轮胎要贵不少。
最后是更换和修补,它需要专业的拆装设备,一般的路边小店可能无法处理,而且一旦被扎,很多维修店会建议直接更换而不是修补。
如果您的车没有配备这种缺气保用轮胎,那么后备箱里大概率会有一个备胎。
这个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家伙,却常常被我们遗忘在“冷宫”。
备胎也分两种,一种是全尺寸备胎,它和您车上正在使用的四条轮胎规格完全一样,换上之后可以当正常轮胎长期使用。
另一种是非全尺寸备胎,它通常比正常轮胎更窄、更小,像个“小饼干”,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应急,让您能把车开到修理厂。
这种备胎有严格的速度限制,通常最高时速不能超过80公里,而且由于尺寸和结构都与正常轮胎不同,长时间使用会影响车辆的操控和制动性能,非常危险。
所以用完之后,一定要尽快换回正常轮胎。
无论您的车是哪种备胎,都别忘了定期检查它的胎压,因为放着不动,气压也会慢慢减少。
最好每一两年把它拿出来检查一下,防止橡胶老化粘连,真到需要它的时候才发现是个摆设。
还有一些车型为了节省空间和重量,干脆连备胎也取消了,只提供一瓶补胎液和一个打气泵。
如果您是这种情况,那一定要注意补胎液的保质期,这东西跟牛奶一样,过期就失效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一个能实实在在帮您省钱的保养项目——四轮换位。
由于我们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轮驱动,车头还压着沉重的发动机,再加上转向、制动时前轮承受的力也更大,所以前轮的磨损速度通常会比后轮快很多。
时间一长,您就会发现前轮的花纹快磨平了,后轮还跟新的一样。
为了让四条轮胎能够“雨露均沾”,磨损得更均匀,从而延长整套轮胎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四轮换位就非常有必要了。
这就像是让轮胎们轮流站到不同的岗位上,体验不同的工作压力。
一般建议每行驶一万到两万公里进行一次。
最常见的换位方式是“对角线交叉换位”,也就是把左前轮换到右后轮的位置,右前轮换到左后轮的位置,后轮则直接平移到前轮。
当然,不同的驱动形式,比如后驱车、四驱车,或者前后轮胎尺寸不一样的车型,换位方式会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考车辆的使用手册。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操作,坚持做下去,一套轮胎多用上一两万公里是很正常的,日积月累下来,能帮您省下不少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