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福特探险者这台车,在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不低,大家提到它,总会说起它那扎实的底盘和强劲的动力,听起来是一台综合实力很强的车。
但奇怪的是,一查销量数据,就会发现它每个月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也就维持在一两千台的水平,这和它在网络上的名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台看起来各方面都挺不错的车,为什么就是没办法让大多数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心理和竞争环境说起。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那就是对于今天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一台售价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的中大型SUV,它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
它在很大程度上,还代表着车主的品味、经济实力和社会身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
把车开出去,无论是停在小区里,还是去参加朋友聚会,这台车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标签。
大家希望这个标签能被周围的人快速识别和认可,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
而福特这个品牌,在国内市场恰恰就在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曾几何时,福特品牌在国内是响当当的,代表着美式汽车的粗犷和耐用。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德国豪华品牌价格的不断下探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福特的品牌光环逐渐变得暗淡。
当一个普通消费者手握三四十万的预算时,他会发现选择实在太多了。
他可以稍微加一点钱,或者甚至在优惠力度大的时候,直接买到一台宝马、奔驰或者奥迪的入门级SUV,这些品牌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是福特目前难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以理想、蔚来为代表的中国新势力品牌,用全新的智能科技体验和无微不至的用户服务,也成功地在这个价位段树立起了“新潮”、“智能”和“顾家”的新形象,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在这样的前后夹击之下,福特探险者的品牌定位就显得非常尴尬,既不够豪华,也不够新潮,这就导致很多潜在买家在最后做决定的关头,会因为它在“面子”上的不足而将它排除在外。
其次,我们再来深入聊聊探险者这台车本身的产品力。
客观地说,它的机械素质确实非常出色,这也是很多懂车的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它采用了纵置后驱平台,这是很多更高级别的豪华车才会使用的布局,先天就保证了良好的操控底子。
开起来的感觉,最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
无论是在市区道路上经过一些坑洼或者减速带,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它的底盘都能给人一种非常厚重、扎实的感觉,车身紧紧地贴在地面上,不会有多余的晃动,能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很强的安全感。
动力方面,那台2.3T的发动机配合10速自动变速箱,在需要加速超车的时候,动力响应是相当不错的,深踩油门能获得明显的推背感,中后段的加速也很有底气。
这些优点,对于那些热爱驾驶、喜欢长途自驾游的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然而,这些硬核的优点,并不能掩盖它在日常使用场景下的一些明显短板,而这些短板恰恰是大多数家庭用户非常在意的。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油耗。
探险者这样一台超过两吨重的大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行驶,百公里油耗很容易就达到13升以上,甚至更高。
在如今油价不菲的背景下,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成本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很多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的SUV,使用成本就要低得多。
比如理想的增程式电动车,日常通勤完全可以用电,每公里的花费可能还不到两毛钱,即便长途用油,油耗也比探险者低不少。
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来说,这个经济账一算,探险者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此外,它的10速变速箱在城市低速跟车时,偶尔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顿挫,破坏了行驶的平顺性。
还有像偏硬的刹车脚感需要时间适应、高速行驶时风噪比较明显等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会不断累积,最终影响到整体的舒适体验。
可以说,探险者的设计更偏向于北美那种路况好、地广人稀的使用环境,而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拥堵的用车场景,它的一些优点发挥不出来,缺点反而被放大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探险者在智能化和内饰氛围的营造上,与当下的主流趋势存在着明显的代差。
我们走进探险者的车内,会发现它的用料其实很实在,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性材质,座椅也宽大舒适。
但是,整个内饰的设计风格,以及车机系统的体验,会让人感觉它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虽然新款车型配备了一块尺寸巨大的中控屏幕,但它的操作界面设计、系统的流畅度以及功能的丰富性,都和国产新势力品牌没法比。
它的语音控制系统反应不够灵敏,能实现的功能也比较有限,基本上还停留在“能用”的阶段,远没有达到“好用”和“智能”的水平。
反观现在的中国品牌,已经把“智能座舱”玩得炉火纯青。
流畅的车机系统、聪明得像真人的语音助手、可以通过在线升级(OTA)不断增加新功能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标配。
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成长于智能手机时代,对科技和智能化的体验有着天然的追求。
在他们看来,一台车聪不聪明,能不能和自己的数字化生活无缝衔接,甚至比底盘是不是扎实、动力是不是强劲来得更重要。
探险者这种“老派”的实用主义风格,恰恰就劝退了这部分最主流的消费群体。
他们会觉得,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去买一台更酷、更智能、更好玩的车呢?
所以综合来看,福特探险者的处境就非常清晰了。
它就像一个偏科生,在机械素质这个传统科目上拿了高分,但在品牌形象、使用成本和智能科技这些新兴的热门科目上却表现平平。
它是一台好车,但它的好,需要特定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才能完全体会。
对于那些真正热爱驾驶、追求纯粹机械质感、并且对福特品牌有特殊情怀的消费者来说,探险者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对于占据市场绝大多数的、需求更加综合和日常化的普通家庭用户而言,它的吸引力就远不如那些在品牌、空间、智能化和经济性上做得更均衡的竞争对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