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数据特别刺眼:拜腾烧掉了84亿,连一辆量产车都没造出来。还花了5000万给员工买零食,被央视点名批评。这个事一出,行业内外的议论那叫一个热闹。有人说这公司就是来骗钱的,也有人说造车新势力果然都是虚胖,撑不了几年。但你细琢磨,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烧84亿没造车,当然听着离谱,可背后真就只是管理乱花钱这么单纯?

我们先把数字捋捋。84亿是什么概念?对普通人来说,这辈子拼了命都攒不出零头;对中小车企来说,也是一笔够活十年的资金。但放到造车这个行当里,尤其是带点“新势力”味儿的公司,84亿真不算顶天。动辄几百亿的融资额、新工厂的百亿级投入、大面积研发团队的全球布局,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的标配。蔚来、理想、小鹏,哪个不是靠着几轮巨额融资,才撑过了早期的亏损期?所以,烧的钱多不奇怪,关键是烧在哪里。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拜腾这84亿,乍看起来烧得挺没章法。5000万零食、1000元一盒的名片、北美办公室上百万租金,还夹杂着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这些技术路线的反复折腾,一出账单就是一股“豪横”的味道。这些确实是乱花钱,但它乱得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比如硅谷办公室,虽然租金很贵,但拜腾当时想的是吸引美国顶尖的自动驾驶人才;再比如那些昂贵的发布会和工装,它的初衷是打品牌、抢市场。说白了,这些钱是奔着“撑场子”去的。在造车这个阶段,这场子有没有撑住,直接决定能不能融到下一轮资金。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但撑场子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让拜腾陷入困境的,是它的技术和产品路线。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它的核心研发和产品规划总是在摇摆。三年时间里,技术路线改了四次,产品设计调整了23次,每次推翻重来都得重新投入研发资金。这种动荡直接影响了它的供应链稳定性,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都不知道它下一步想干啥。这么折腾下去,给谁看都能觉得是个无底洞。更别提它的管理架构,本来不到1000人的团队,却塞了29个副总裁,层层汇报浪费了大量决策时间。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别说是融不到后续资金,就算有钱也难赶上量产节奏。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那我们再看看同行。造车新势力里,蔚来、小鹏、理想是成功案例,但它们早期也都烧得厉害。蔚来2017年一年亏了50亿,理想和小鹏也都是靠着资本支持才熬出来的。区别在哪儿?它们烧的钱更多是砸在研发和量产上,虽然账面亏损,但技术资产在逐年积累。尤其蔚来,第一辆车ES8推出时,融资规模已经接近200亿,虽然亏损,但它的供应链稳定、产品规划明确,资本愿意赌它。再看传统车企,比如特斯拉,早期也亏得一塌糊涂,但它的研发投入和产能规划始终是清晰的。换句话说,烧钱不可怕,没技术、没产品规划才可怕。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所以回头看拜腾这个事,表面上是乱花钱,实际上是战略出了问题。它既想要“撑场子”,又没能稳住技术和产品节奏。公司内部管理层矛盾公开化,创始人毕福康突然“休长假”跑到美国,剩下另一位创始人戴雷独自撑着,这种动荡直接让资本对它失去信心。再加上疫情,国际融资环境变差,拜腾的资金链彻底断了,后续合作协议又因为股东争端谈不拢,最终只能走向清算。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不过有个问题,是不是整个造车新势力都这么烧钱、这么乱?其实未必。拜腾的失败更像是个极端案例,是战略和管理上的“全集错”。其他新势力,比如威马、零跑,虽然也经历过亏损,但相对来说,资金至少都投在了量产上。传统车企和外资品牌虽然家底厚,但它们也在逐步向新能源转型,同样需要巨额投入。烧钱造车这个现象,不是拜腾独有,而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痛点。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那拜腾到底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我觉得两者都有。它确实有在抓机会,比如布局自动驾驶、氢燃料这些未来技术,但问题是节奏太乱,目标太散。烧钱是战略性亏损没错,但它的战略太“漂移”,没能稳住主线。最后资本失去了耐心,供应商也不愿意继续陪着它赌了。

烧光84亿造不出车拜腾为何战略全失控-有驾

看着吓人,拆下来其实有章法。造车新势力的故事告诉我们,烧钱是这个行业的常态,但钱得烧得“值”。技术路线稳不稳?产品规划清不清?账面亏损背后有没有实质性的技术积累?这些问题才是关键。拜腾的失败是个教训,但它也让人看到,这个行业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表面的数字很吓人,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们接下来要怎么走下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