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汽车市场,乐道品牌迎来了自己的周岁生日。
作为蔚来汽车旗下的第二品牌,这个承载着“走量”使命的子品牌,用一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充满争议的答卷——首款车型L60累计交付量突破4万辆,月均销量稳定在5500辆左右。
单看数据,这在新品牌中绝对算得上亮眼,但若放在蔚来“2025年单月销量2万辆”的战略目标下,这份成绩单就显得有些苍白了。
记得去年10月L60刚上市那会儿,商场里的乐道直营店总是人头攒动。
销售们穿着整齐的制服,热情地给顾客讲解“5人5箱”的超大空间和900V高压平台的黑科技。
当时艾铁成在发布会上拍着胸脯保证“订单量远超预期”,转眼间12月就冲上了10528辆的交付高峰。
可谁能想到,这波热度就像夏天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到了今年2月,销量直接跌到4049辆,连春节前的零头都不到。
现在走进那家曾经热闹非凡的直营店,经常能看到销售们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偶尔有顾客进店,聊不上两句就摇摇头走了。
要说乐道这波高开低走,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定位拧巴。
既想蹭蔚来的高端光环,又怕伤了主品牌的高端形象,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不少消费者至今都搞不清乐道和蔚来的关系,有人以为这是“低配版蔚来”,也有人觉得这就是个新冒出来的杂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IO House(牛屋)——这个蔚来车主的“社交圣地”,前两年愣是不让乐道车主进。
直到今年上海车展,蔚来才松口说开放牛屋,但很多老车主还是觉得“牛屋就该是蔚来专属”。
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乐道用户总觉得低人一等,就像买了辆“阉割版蔚来”。
不过最近蔚来总算开窍了。
先是把乐道和萤火虫车主都放进牛屋,接着又宣布换电站全面兼容乐道车型。
这波操作确实让乐道车主挺感动,毕竟谁也不想每次换电都得绕着蔚来车主排队。
但问题也没完全解决,现在全国3200多座换电站里,能给乐道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
特别是那些住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经常得跑十几公里才能找到能换电的站点。
有车主在论坛吐槽:“说好的换电便利呢?我开个车比坐公交还折腾!”
说到服务,就不得不提乐道这一年来闹出的幺蛾子。
先是传出“强制员工购车”的消息,接着又是“订单造假”的传闻,虽然官方都辟谣了,但口碑算是彻底崩了。
最绝的是清明节那波广告——“换男友不如换电”,硬生生把科技产品和国民怨种情感扯到一块,结果被网友喷成筛子。
难怪有内部员工说:“咱们总裁就是太爱玩梗,结果玩脱了。”
不过要说乐道真没亮点也不公平。
21.99万的起售价配上900V高压平台,这在20万级市场里确实少见。
特别是对家庭用户来说,后排能轻松塞进儿童安全座椅,后备箱能装下婴儿车+露营装备,这些实用设计还是挺能打。
可惜蔚来在宣传上光顾着强调“性价比”,把技术优势讲成了“便宜货”,反而让消费者觉得“便宜没好货”。
有销售私下抱怨:“客户总问‘你们和Model Y差在哪’,我说配置不差啊,可人家就认特斯拉的牌子。”
现在接任的沈斐倒是带来了新气象。
这位技术派总裁一上任就干了三件事:给销售团队加培训、把广告语从“持家有道”改成“快乐开道”、给老车主送免费换电券。
最近周销量终于止住了下跌趋势,稳定在4000多辆。
不过要完成李斌定下的“月销2万”目标,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毕竟隔壁特斯拉Model Y一个月能卖8万辆,连刚入场的小米SU7都抢走了不少订单。
乐道接下来要打的硬仗是三季度上市的L90。
这款定位6座旗舰SUV的新车,既要扛起家庭用户的大旗,又得避开理想L8、问界M9的锋芒。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定价——如果真像传闻那样25万起,怕是要被自家主品牌ET5按着摩擦。
有蔚来车主在车友群吐槽:“我花40万买ET5图啥?不就是图个品牌吗?要是乐道真能做到‘蔚来平替’,我第一个去退车!”
从乐道这一年的折腾能看出,蔚来在多品牌战略上确实犯了难。
既要守住高端调性,又想靠低价车型走量,结果就像走钢丝——稍微晃悠两下就容易摔跟头。
好在现在及时调整了策略,把乐道和蔚来之间的关系捋顺了。
不过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L90再打不开局面,蔚来可能真得重新考虑这个“亲儿子”的未来了。
看着乐道这一年的起起落落,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小米杀入手机市场的场景。
都是打着“性价比”的旗号,一个成了国民品牌,一个却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说到底,汽车这玩意儿光靠低价不行,还得让消费者觉得“值这个价”。
乐道接下来能不能翻盘,就看他们能不能把蔚来的技术优势转化成真金白银的用户口碑了。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乐道还有机会吗?
是该继续死磕家庭市场,还是该换个活法?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