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再夺魁!8月燃油轿车销量:14款过万,卡罗拉落榜前十
8月的汽车市场,硝烟散尽。榜单出炉。数字冰冷。却藏着无数车企的悲欢。
合资车,又赢了。14款破万。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自主品牌心头。我们总说弯道超车。可燃油车这条赛道,弯道在哪?超车的机会,又在何方?
轩逸。2.7万辆。又一次登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领先。这是一种统治力。一种让对手望尘莫及的碾压。你不得不承认。它的舒适。它的省心。它的“无感”驾驶体验——恰恰击中了最广大家庭用户的痛点。它不惊艳。却足够可靠。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
朗逸。2.4万辆。紧咬不放。德系的底盘。德系的严谨。在终端大幅优惠的加持下,杀伤力惊人。大众的“套娃”策略。常被诟病。可市场用销量投票。消费者要的,或许从来不是标新立异。而是那份踏实的确定性。
你看。帕萨特、迈腾、速腾、凯美瑞……这些名字。像一堵墙。牢牢占据着榜单前列。B级车市场。合资的护城河,依然深不可测。销量均超1.5万辆。这是什么概念?是月销过万都算“成功”的自主品牌,难以企及的高度。
卡罗拉。没进前十。7千辆左右。这个曾经的“神车”。光环正在褪去。它的兄弟雷凌。3882辆。更显凄凉。曾经的“两田”双雄。如今步履蹒跚。是产品力跟不上了?还是消费者变了?抑或……是新能源的洪流,已经彻底冲垮了它们的堤坝?
国产车呢?只有逸动和艾瑞泽8两款杀入前十。双双突破1.2万辆。这值得欣喜。但欣喜之余,是更深的焦虑。长安。奇瑞。在燃油领域已经做到极致。可面对合资的“价格屠刀”。这份领先,能维持多久?
奥迪A6L。宝马3系。重回前十。豪华品牌在燃油市场,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奔驰C级。E级。表现稳健。它们卖的,早已不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是身份。是圈层。是“体面”的代名词。这份溢价能力……自主品牌,何时才能拥有?
星瑞。帝豪。排名大幅下滑。曾经的“搅局者”。如今被反噬。合资降价。它们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腹背受敌。吉利。比亚迪。或许早已把重心,转向了那片更广阔的蓝海——新能源。燃油市场的血拼。太残酷。太消耗。
思域。3882辆。第31名。那个曾经让年轻人血脉贲张的“平民超跑”。去哪了?高尔夫。领克03。沃尔沃S60。月销两三千……这些曾代表驾驶乐趣的车型。在实用主义面前,败下阵来。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对“驾驶”的热爱?还是说……“代步”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需求?
蒙迪欧。君威。伊兰特。靠着大幅优惠。才勉强挤进榜单。曾经的热门。如今的“清仓货”。马自达3。速派。起亚K3。标致408……跌出60名开外。一代神车。集体没落。这不是偶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消费者用钱包投出的票。
骐达。飞度。明锐。凌渡……月销不足200辆。这些曾经一车难求的“小车”。彻底退出主流舞台。小型车市场。几乎被微型电动车和SUV瓜分殆尽。时代变了。需求变了。空间。通过性。智能化。成了新的刚需。
为什么合资能赢?核心就两个字——价格。终端优惠动辄两三万。甚至更多。轩逸。朗逸。帕萨特……哪一款不是“骨折价”?他们用利润换市场。用空间换时间。他们在赌——赌新能源的全面替代,还需要时间。
而自主品牌呢?在燃油领域。已经很难再有颠覆性创新。电动化。智能化。才是唯一的出路。逸动。艾瑞泽8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在燃油赛道的末端,拼的依然是性价比和本土化理解。但这优势,能撑多久?
卡罗拉的落寞。思域的沉寂。是否预示着——“买发动机送车”的时代,真的结束了?消费者不再为单纯的机械素质买单。他们要的是全场景的解决方案。是智能座舱。是辅助驾驶。是充电的便利。
8月的榜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合资的“回光返照”。也照出了自主的“战略转移”。燃油车的战争。远未结束。但胜负的天平。正在加速倾斜。下一个时代。属于谁?答案,或许早已写在那些每天攀升的新能源销量数字里。
等等。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那些月销几千辆的合资车型。它们的车主是谁?他们为何选择?是品牌信仰?是维修便利?还是对新势力的不信任?……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选择。才真正定义了这个市场。
所以。这场“大胜”。是合资的胜利吗?还是……一场华丽的谢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