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微型车市场又搞出大新闻了?为啥说合资车曾经是这块地的“开山鼻祖”,最后却眼睁睁看着自己从C位退成了看客?最近的销量榜单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觉得“纯电的潮水真来了”,光是头8款车就能轻轻松松卖出两三千台,这什么概念?很多细分市场都是前两三名扎堆卖点高光,然后就断崖了,小微型车这情况真是百花齐放。
不过,最扎心的还是合资燃油车的失速式溃败。本田飞度以前是“神车”,我个人也是真心喜欢过,这车灵巧、好养、牌子有面儿,现在连榜都快上不了了,销量个位数,还不如大马路上随便一个电车小弟。大众Polo就卖了12辆,放在两三年前谁敢信?遥想过去飞度Polo在街头巷尾横冲直撞、广大人民群众买车只认合资的盛世景象,犹如昨日黄花。人啊,有时候真搞不明白,是市场变了,还是自己落伍了?
设想一下,你会去买台小燃油车吗?油价那么高,堵车那么多,地库寸土寸金,停车还被各种限行政策盯着,一开车就压力山大。关键,买个油车吧,牌照发愁不说,上路还被新势力贴身追击、降价一波赛一波,驻车还被电车“增程”功能秀操作。反观纯电小微型,啥家用充电桩呀,新能源专用牌,买来接送娃、短途通勤,一周一充电,妥妥的“老年安心车”、年轻人生意两开花。价格亲民,一脚踏进几万块新世界,不用考虑太多油耗保养。
再聊聊宏光MINIEV,这货有多牛?一直都不是靠飙配置、重科技、玩花哨,而是靠“实用”二字。便宜——你一看这个价格,再看看两厢油车,谁不会掐指一算选择它?钥匙一拧或者APP一开,满电后就是城市任遛遛,稍微大点的电池,下了班商场、菜场随便停,完全没有负担。家用也好,送快递、跑腿也行,打工人、宝妈、老头乐全都能找自己定位。
星愿这次丢了冠军,不少人都在关注,但说实话,冠军是再轮流坐的,它能拿冠军主要是一直创新和吃新鲜市场的红利,这次MINIEV能杀回来靠的是稳定,不靠花头、靠产品本身。海鸥虽然数字拉开了距离,但很稳——对照现在的小微型市场,稳其实比红一次强。谁能笑到最后,总还得靠一点“工地良心”——能省事、能回血、能用、不坑人。
我觉得现在买小微型纯电,不再是妥协,而是主动选择。你愿意有个自由通勤工具、偶尔短途出行、养娃、养老、自己玩,这车都能对上。过去买便宜车就是将就,要么觉得丢人,要么觉得只能羡慕大车,现在完全变了。十万以下的车终于不丢人了,反而成了时髦、环保、懂生活的象征。
回看榜单很有意思,firefly萤火虫这类新车表现不赖,市场开始“求新求异”。国产新势力不断试探边界,一个配置、一个功能就能让一批用户为之买单,这与合资车那种“千篇一律按部就班”非常不同。合资车不仅慢半拍,还是活在自家舒适圈、以为消费者肯定认自己牌子的美梦里。等醒来发现纯电小弟直接割地,销量顺手捞了回来。
新出来的缤果S、极狐T1这些新型号,有人会说起步销量一般。但要知道,国内小微型车市场主打就一次次迭代,只要产品有亮点或者搞个爆款配置,说红就红。缤果S首周就交付了快七百台,没什么投机取巧,稳扎稳打,现在市场讲究的就是“快准狠”。极狐T1的表现虽然刚开始,但国产纯电的创新能力很多时候早已超过国际巨头,后续真有机会掀桌。
我也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小微型,新车型一下就蹿上榜,而老车型慢慢消声灭迹?其实道理很简单,今天的消费者不等着“神车”出神迹新作,他们追求的是质价比、配置爆、服务到家。一个模式玩几年就不灵了,必须得卷起来。看看零跑T03、欧拉好猫、长安Lumin,这些车刚出道时也都是火箭速度,现在销量慢慢降温,说明用户口味太变幻了,只有不断更新换代和价格、体验下猛药才能持续吸引眼球。老品牌靠回忆吃饭,终究还是会被年轻、敢折腾的“后浪”淹没。
顺带提一句,不只是年轻人才喜欢小微型,现在三四五线城市,包括很多城镇的大爷大妈都愿意买台电小车跑菜市场、接孙子,比买个燃油三轮车可体面多了。这样看,未来很难说谁是标准用户群体,但肯定不是单一的年轻“潮人”,而是整个社会都逐步接受。说得好听点,这类车将会是“生活用车基本款”,撑起的是用车的下沉市场——这也是车企抢得不可开交的关键棋盘。
看看现在合资燃油小车几乎无人问津,我有点心疼本田飞度、Polo这些“昔日网红”。但市场不会留情,你不创新、还是只会按日本人老套路出一代改头换面,拿什么让人掏钱?燃油成本、保有成本、上牌难度、政策倾斜都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还拿什么和“快上快下快快卷”的国产电动小弟竞争?
是传统落后了?有时候不是,某种意义上说,造车是个慢工出细活,但在时代大潮面前,慢就活该挨打。社会快节奏,产品就得卷新意、玩性价比、抓用户心理,不能只想“稳”字当头。大家为啥敢买几万块的电车?不是觉得钱多,而是便宜到可以反复试错、出了点问题没什么大不了、换着玩都划算。谁家没个老少几口,要不孩子开上下学、要不老妈下楼买菜,这市场里家家能找到故事。
问题来了,纯电小微的爆卖是“昙花一现”还是汽车消费终极答案?我倒觉得,至少未来五年都是长期趋势。油价不会说降就降,限号也不会松绑得让油车为所欲为,更何况电池技术一直在进步,平台共享,成本一降再降。更关键的是环境政策推动、用户认知更新、二三线及乡村用车刚需,这些全都指向“电动小微”这个赛道。车企哪怕想慢慢玩,也得跟着大潮头转向,否则被淘汰的不会只是“非主流选手”,传统的老大哥也同样没戏唱。
最后再抛三个问题给大家琢磨——小微型电车算是生活必需品了吗?五年后你还会想买燃油小型车吗?“百姓的第一辆车”究竟是谁定的标准?每个人心里答案不一样,但市场这个搅拌机,会把谁弄出浆谁淘汰,最后只能等数据见高下。
总结一句,造车就像做饭,谁能做对胃口、又便宜好用、还能天天出新花招,谁就能让人天天回头。真心希望这些车企不要最后都变成“神车光环”,而是一直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那中国小微型车这个市场才真正热闹、持久。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