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

比亚迪元PLUS这次的升级,算是给老玩家一个惊喜了。换块大点的电池,续航直接飙到650公里,这数字对比之前的两个版本,49.92和60.48千瓦时的续航(430和510公里),算是质的飞跃。你以前我朋友的车,满电跑个油站的距离就得提前算好时间,心里还琢磨能不能凑合?这次明显不同,长途跑起来舒服很多。

说到动力,这次新装的电机,最大功率230千瓦,也就是说,突然踩下油门,那动力瞬间拉满,比起之前版本(160千瓦左右)明显更带感。快?速度最高达180公里/小时——比之前的160公里/小时还多点,心里直打鼓,这车不是纯粹的抱奶头,还能飞一把。对比深蓝S05或吉利银河E5,这两款价格区间基本持平,但元PLUS的动力输出总让我感觉更 mám,是不是有点主观?我没细想过,但确实更顺畅。

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有驾

外观一如既往地讨喜,没有太多变化,就是轮辋升级成了双五辐灰色铝合金,那种低调中带点酷的感觉。

轮胎规格也有调整,现行的型号包括215/55 R18和235/50 R18,满大街都是,平时没人特别在意,但车稍微跑远点,轮胎的选择还是挺关键的。

那充电口位置调整到右后这个细节,也许有人觉得不影响啥,但我想象中,要是充电时背对着车,方便那么一点点,毕竟插它不嫌麻烦。

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这个车的售价,似乎还挺亲民的。比起一些传统紧凑型SUV,好像还要便宜点,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去年9月元PLUS的销量也证明了用户还是认可这款车的。

我一直在想,续航提升到650公里,真的能让一些长途控安心多了。你们觉得我这算是硬实力上升了?还是说,不少人关心的,除了油耗以外,还怕电池寿命。我查了点资料,换电池其实像换手机电池一样,寿命一般能做到8年左右(这算估算,样本少),更换成本又不像换个内燃机引擎那么贵。就算折算成公里数,大概每公里电费比油费便宜一半以上(粗算:每百公里电费30元以内,油费得50元起),这也是未来购车的一个趋势。

我一直在思考,像我那40多度的夏天,跑个二百多公里就得累死。这650公里的续航到底够不够用?没细想过,有可能是我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还不够。你们会不会觉得,温度还会影响电池表现?我朋友就说:电池在高温下容易出问题。但现在的车都做了很多降温措施——比如电池包加水冷系统啥的,毕竟,别让耗电更快的原因,是简单的热死了。

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有驾

我还在琢磨,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种智能充电互动,比如手机一样预约充电时间?这样就不用担心电池太阳下变差,反正我猜测这个方向不会太晚,毕竟技术不会停下来嘛。

对了,这次升级对车价也有点影响,因为新电池成本高了点,但我估计车价不会涨太多,毕竟市场上对经济型电车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年轻人。你觉得呢,像你周围有人会考虑换这个大续航版本吗?还是还得看后续的补贴和使用体验?

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有驾

(这段又跑题了,哎,真是折腾)我听说,供应链现在虽然还算稳定,但原材料,尤其电池用的那些金属,波动挺大的。没准过两年,那价格又要涨一波,车主们还是得多留个心眼。

话说回来,这车的日常保养也挺方便的。电动车不用换油,刹车片也比燃油车少磨些(因为能用动能回收),省事多了。我今年打算选个市区快速充电站试试,估算一下,充满大概二十分钟,能跑个百十公里,满足一天出行需求(不确定,这样的充电速度大概);但我心里隐约猜测,这是不是套路——快充可能对电池有影响?还是说,只要不天天快充,健康一点。

你们有没有想过,随着续航和动力的提升,元PLUS会变成真正的城市专属神车吗?还是说,去远一点它还得配合更大的电池和电机才能满足需求?买车最怕的还是不能用的时候,续航一多,心里就踏实点,但电池耐用不耐倒是个问号。

比亚迪元PLUS升级换电池,续航提升至650公里,动力增强到230千瓦,最高时速达180公里,外观微调保持颜值,价格亲民依然备受市场青睐-有驾

哎,反正,车子跑得快,续驶远,外观还颜值在线,还挺吸引我。你们怎么看?未来这个价位段,会不会出现更多平衡点上的选择?还是我被续航狂魔带偏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