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轿市场的天,要被吉利捅破了。别再拿轩逸、朗逸当标杆了,那都是老黄历。现在看看全新吉利帝豪,它用空间和科技绑架了未来。以前觉得10万级家轿就应当紧凑点、油耗低点,反正多花点钱也买不到太大不同。可是你知道吗?这车的空间完全可以和B级车掰掰手腕,坐后排都不觉得挤。车长超过4.8米,轴距2米75,腿还能伸直。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坐在朋友的B级车里,突然发现哇,这空间怎么突然变大了?这就是新帝豪在学豪车做法,把空间弄大点,长途没那么憋屈。用A级车的钱,体验B级的享受,这个买卖,谁都能算。反正我感觉,比花大价钱去买个合资的小车,来得实在。
这还没完。最令人期待的,是它的智能车机系统。那块14.6英寸的大屏,真不是普通的大小。魅族的Flyme Auto系统塞进去,体验就像在用手机一样。导航、听歌、甚至可以像手机一样刷朋友圈(当然不能),操作也比老掉牙的彩电到底实用太多。这点,我不想多叙述,反正比过去的那两个合资神车要顺畅得多。记得有次修理工跟我说:这车的系统,稳定性和流畅度比那些日系车好多了。我就笑:你说的对,别看它才10来万,科技配置绝不怂。
动力方面,也给了我们不少惊喜。1.5T发动机,直接181匹马力。我还特意查了下,官方百公里油耗大概在6.5升(这数据不一定准,估算下嘛,但比我原先想象中要低),高速超车毫无压力。你知道,我朋友买了个1.5L的小车,动力差点赶不上现在的交通节奏。这次新帝豪,除了追求运动感,还有经济实用的1.5L版本。你瞧,这样一来,买它的消费者,既可以在城市里划水,又能跑高速追风。驾驶感受我还没真去体验过,但看着这配置和报价,心里已经在打补丁。反正我就是觉得,国产车开始用B级车的标准琢磨A级车了。那你还会为了个合资标,去买配置老旧、技术老掉牙的车型?我得承认,一开始我是有点矫情觉得合资的标签更稳定。但瞧瞧,现在国产车技术、空间、智能都追赶得这么快。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你会发现,除了科技配置外,油耗、保值率这类真实硬指标也在变。帝豪的百公里成本算下来,可能比某些合资车还低(心算一下,油耗、保险、折旧,差异其实也不大)。有人说,车的颜值才能决定它能不能卖得好。没错,但你也知道,车标难看点,消费者就会多犹豫一秒。毕竟,车不是说买来炫耀的,谁都不想出门被标签贴得满脸问号。可能真有人会反问:那车机稳定吗?这个问题,我也琢磨过。扯远了,谁都知道,市面上至少2000块的安卓车机,也不一定比这14.6英寸系统稳定多少。这就像买手机,品牌出名不代表一定靠谱,只要系统稳定,体验顺畅,谁还在乎是不是某小众品牌?
对了,还得提一嘴——板悬的事。很多人开国产车还在担心底盘硬不硬、悬挂软不软。国内很多品牌吸取了老前辈的经验,逐渐变脸。我之前翻了一下笔记,发现新帝豪的悬挂调校,比上一代要平顺不少。试想:如果底盘过硬,开的久了腰不累,意味着你多了一份驾乘体验。别太执着于这一点,毕竟车不输10万合资车,只因为车标难看点,未必值这个价。反倒是,价格这个因素才是最现实的决定因素,没错。
(这词还用?)我就是在想,现在消费者真的开始理性了。空间大的车不断出现,科技越来越快,油耗还在下降。可惜的是,很多人还惯那种标志即品质的思维定式。这个点我就不多说了。你觉得,用国产的内核去打拼,能不能改变大家对国产车的偏见?我倒觉得,消费者的心其实很实,只要实实在在,把那些虚的都弄掉,谁还会执着品牌?
(这段我也不晓得怎么收尾)看看这新帝豪,或许未来家轿的天,要被吉利捅破了。你还会按老的方法去选择车,还是开始关注配置、空间、技术的大局?我想,下一次我打开相册,可能会多一辆差不多的国产车照片吧。但这个未来,留给你我自己去想象了。你觉得,最关键的升级点到底是什么?也許只是一个体验的转变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